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理的问题:
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图丁测得的是植物CO2变化量.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2.5渐变为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右侧(左侧或右侧或原始)位置处.
(2)对叶片来说,当光照强度由5千勒克斯渐变为10千勒克斯时,图丙中d、e表示的过程相对有所加强的是(填字母)d.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下先光照5小时,再黑暗15小时后,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原始(左侧或右侧或原始)位置处.为了获得图乙中-50mL/h的数据,应将甲装置放在黑暗或遮光条件下进行实验.
(4)丁图中在1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3.5倍.
(5)丙图中同一个细胞内的葡萄糖从产生到被消耗,需要穿过2层膜.丙图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a~f代表O2或CO2,图中c不可以表示ATP的去向,原因是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仅供碳反应利用.

分析 分析装置图和曲线图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图甲装置中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变化为氧气量的变化.结合曲线图,在光照强度为0时,由于只进行呼吸作用液滴向左移动;在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不动;在光照强度为大于2.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右移.
图丙中,a、c、f表示氧气,b、d、e表示CO2
图丁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

解答 解:(1)观察乙图可以发现,光照强度在2.5-5千勒克斯范围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试管中氧气量不断增加,即试管中的气体总量始终是大于初始气体总量的,所以液体右移,偏在初始位置的右侧.
(2)对叶片来说,当光照强度由5千勒克斯渐变为10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增强,需要的二氧化碳和产生的氧气增多,所以图丙中箭头表示的过程有所加强的是d(a、b、c、d).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下先光照5小时,再黑暗15小时后,氧气的增加量为=5×150-15×50=0,故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原始位置处.为了获得图乙中-50mL/h的数据,即呼吸作用速率,则应将甲装置放在黑暗或遮光条件下进行实验.
(4)丁图中在15℃时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2.5,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为1,由于实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因此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3.5倍.
(5)丙图中由同一个细胞产生的葡萄糖从产生到被消耗,从叶绿体到细胞质基质会穿过2层叶绿体膜,丙图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a~f代表O2或CO2,图中c,d不可以表示ATP的去向,原因是叶绿体产生的ATP仅供暗反应利用.
故答案为:
(1)右侧    
(2)d  
(3)原始    黑暗或遮光  
(4)3.5 倍
(5)2     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仅供碳反应利用

点评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测定光合作用速度为背景,着重考查了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甲装置中引起液滴移动的气体,图乙和图丁中利用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进行综合计算,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分析实验装置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E的组成元素是CHO;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物质E主要是指糖原.
(2)脂质除了F,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类.
(3)图中C的结构通式为,G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C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现有一免疫球蛋白,它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4个.
(4)人体肝细胞中H是指D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图A).实验时,按图B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图B).据此回答问题:

(1)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有光照、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写出AB段所发生的与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相应的反应式:ADP+Pi$\stackrel{酶}{→}$ATP.
(3)曲线BC段的反应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简述出现BC段的原因.段无光照,但有二氧化碳,可以利用AB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进行暗反应.
(4)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BC段还原氢和ATP的消耗,还原氢与ATP的量不足.
(5)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A装置相当于植物体的哪种结构?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功能是有所分工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韦尼克区受损的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
B.电流刺激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右侧下肢运动
C.电流刺激大脑左半球中央前回底部,引起右侧上肢运动
D.电流刺激大脑右半球体觉区顶部,引起左侧下肢电麻样感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
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都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正常的防御机构破坏.请就下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R型(无荚膜无毒菌)→小鼠→健康
B.S型(有荚膜有毒菌)→小鼠→败血症(死亡)
C.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健康
D.活R型菌+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败血症(死亡)
(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R型和S型型菌.
(2)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细菌由R型转化为S型的活性(物质).
(3)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不死亡.
②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所谓的“转化”是指从S细菌中提取转化因素处理R细菌,使R细菌获得S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外来物种入侵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B.其种群数量增长完全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C.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D.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回答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它还能传导兴奋,它的一些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2)血糖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以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①葡萄糖感受器接受高浓度葡萄糖刺激后,所产生的兴奋通过下丘脑及有关神经传到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时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受体接受到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②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叫做反馈调节.
③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④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着抗体1、抗体2等异常抗体,这些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抗体1、抗体2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⑤由图可知,仅仅由于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该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科学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下列哪种是由核糖体合成的且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  )
A.血红蛋白B.呼吸氧化酶C.胃蛋白酶D.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