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表所示,“+”表示能完成,“-”表示不能完成,试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手术前 | 去大脑两半球 | 再去间脑 | 再去中脑 | 去掉延髓 | |
①条件反射 | + | - | - | - | - |
②体温调节 | + | + | - | - | - |
③翻正 | + | + | + | - | - |
④站立 | + | + | + | + | - |
⑤心动 | + | + | + | + | + |
⑥膝跳反射 | + | + | + | + | + |
(1)①完成的条件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说明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完整使条件反射不能完成。
(2)②的反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因为去掉该结构后,②功能消失。
(3)去掉________________后,③反射消失,③反射的________________位于去掉的结构上。
(4)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中,但将脑干全部切除后,心脏仍能不停跳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④的反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⑥的反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6)①—⑥中,生来就有的、遗传的反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
(1)大脑皮层 反射中枢 反射弧 (2)间脑 (3)中脑 反射中枢 (4)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 (5)小脑 脊髓灰质 (6)②③④⑤⑥
本题通过逐级切除手术实验,一步步分析各项活动的反射中枢、神经传导路径等相关知识,既具综合性,又具有探究性。脑的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反射中枢,它们又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通过逐级切除实验,证明了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体温调节中枢位于间脑中,翻正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中脑中,站立反射的协调中枢位于小脑,去掉延髓后,由小脑发出的,经延髓的运动神经纤维受损,反射消失。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心血管中枢位于脑干中,由脑干的该中枢发出植物性神经支配心跳的快慢、强弱,失去脑干中枢支配,仍能收缩,这是因为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反射由反射弧完成。生来就有的、遗传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因此,在①—⑥的反射中,除①外,其他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设眼色基因用A、a表示,翅型基因用B、b表示),右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基因。分析图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表现型 | 红眼长翅 | 红眼残翅 | 白眼长翅 | 白眼残翅 |
雌蝇 | 30 | 10 | 0 | 0 |
雄蝇 | 30 | 10 | 30 | 10 |
A.眼色中的红眼,翅型中的长翅均为显性性状
B.右图所示基因型即为表中红眼雄蝇基因型
C.右图中Ⅱ、Ⅲ、Ⅳ、X或Y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D.若右图果蝇产生了含YB的配子,则说明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吉林省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生物学的遗传规律研究离不开合适的实验材料,如小鼠、果蝇、玉米、豌豆等,请根据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 为了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生命学院的师生选用一定数量的小鼠进行实验,统计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并回答。
| 组别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 |
动物实验 | 1] | (1只)白色×(1只)黑色 | 生育3只黑色个体,2只白色个体 |
2 | (1只)黑色×(1只)黑色 | 生育1只黑色个体, | |
3 | (1只)白色×(1只)1白色 | 生育了4只白色个体 |
品 系 | a | b | c | d | e | f |
性状 | 野生型 | 白眼 | 黑体 | 痕迹翅 | 棕眼 | 紫眼 |
染色体 | | X | Ⅱ | Ⅱ | Ⅲ | 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0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cm2叶·小时) |
小麦 |
3 |
9 |
32 |
8 |
(1)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
(2)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外界限制因素主要是 和 。
(3)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mg CO2/l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mg
C02/100cm2叶·小时)
(4) 研究人员发现小麦抗虫性较差,欲通过基因工程对该品种进一步改良,改良中涉及到的核心步骤是 。
(5) 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
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 若实验测得c ≈ d,则说明 。
② 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
该做法是否可行? 。请说出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选择题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它实验条件均适宜),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2.5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3.75 |
A.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为25℃时该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B.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速率最快
C.光照条件下,30℃比35℃的温度条件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