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指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 | |
B. | 生物发生进化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 |
C. | 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④才形成新物种 | |
D. | 新物种的产生一定要经过③和④的过程 |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分析题图:图示中①是可遗传的变异,②为自然选择,③是地理隔离,④是生殖隔离.
解答 解:A、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指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④才形成新物种,C正确;
D、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③地理隔离,但一定经过④生殖隔离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的概念和形成,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物种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激素浓度 (?mol/L) 生根条数 | 0 | 1 | 5 | 10 | 50 | 100 |
激素类似物甲 | 6 | 8 | 10 | 12 | 12 | 10 |
激素类似物乙 | 5.8 | 5.1 | 3.8 | 3 | 2 | 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个病毒 | B. | 一个受精卵 | ||
C. | 一个苹果 | D. | 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8}$ | B. | $\frac{1}{16}$ | C. | $\frac{3}{16}$ | D. | $\frac{3}{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 |
B. | 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 |
C. | 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重要因素 | |
D.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寒冷时出现寒颤 | |
B. |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 |
C. | 剧烈运动时,汗液排出量增加 | |
D. |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郑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口服“糖丸”可以预防该病。?“糖丸”其实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做成的疫苗,即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灰质中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所以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会出现下肢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运动,对外界刺激__________感(填“有”或“无”)感觉。
(2)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糖丸”中的活病毒相当于__________,侵人人体后,首先识别并对其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部分B细胞会在病毒的刺激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
(3)“糖丸”要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原因是__________。
(4)預防 脊髓灰质炎还有一种疫苗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杀死后制成的,称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该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进行預防接种。分析这两种疫苗的制备方式,可以推知:
①_____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接种后对人体的作用更接近自然感染过程;要产生相同的免疫效果,在接种剂量上_____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要加大。
②在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方面,__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__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