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关于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指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
B.生物发生进化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④才形成新物种
D.新物种的产生一定要经过③和④的过程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分析题图:图示中①是可遗传的变异,②为自然选择,③是地理隔离,④是生殖隔离.

解答 解:A、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指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④才形成新物种,C正确;
D、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③地理隔离,但一定经过④生殖隔离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的概念和形成,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物种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表示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细胞中没有抗原识别能力的细胞是丙(填代号),不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是乙和丙(填代号).
(2)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的生理作用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传递给T淋巴细胞.
(3)淋巴因子和抗体分别由图中Th细胞和丙(填代号)细胞分泌.图中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与乙细胞与其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此过程的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影响,表是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对插条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及结果分析见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激素浓度
(?mol/L)
生根条数
0151050100
激素类似物甲6810121210
激素类似物乙5.85.13.8320.8
(1)根据表格数据,绘制不同浓度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苗生根影响的柱形图.

(2)当激素类似物甲、乙的浓度均为100μmol/L时,对月季幼苗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生根、抑制生根.
(3)若要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复合影响情况,应该设置4种类型的培养基.
(4)实验中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根系和幼芽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或植物激素)的干扰.
(5)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营养液中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原因是营养液中物质可能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6)在实验I中,对A叶用一定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抑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进行同样处理A叶.
(7)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减少,B叶生长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层次的是(  )
A.一个病毒B.一个受精卵
C.一个苹果D.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小麦的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植株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锈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锈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锈病又抗倒伏的纯合植株的比例为(  )
A.$\frac{1}{8}$B.$\frac{1}{16}$C.$\frac{3}{16}$D.$\frac{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重要因素
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几种育种方法示意图,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据图回答:

(1)①→④过程所示的育种途径,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该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
(2)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此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经过②③过程获得的后代中aa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frac{1}{4}$.
(3)③、⑦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
(4)⑤→⑥过程所示的育种途径难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5)图示育种方法中能产生自然界不曾有的新性状从而实现”无中生有”的育种方法称为基因工程育种.
(6)与①④过程代表的育种方法相比,②③育种方法主要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剧烈运动时,汗液排出量增加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郑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口服“糖丸”可以预防该病。?“糖丸”其实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后,做成的疫苗,即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灰质中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所以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会出现下肢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运动,对外界刺激__________感(填“有”或“无”)感觉。

(2)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糖丸”中的活病毒相当于__________,侵人人体后,首先识别并对其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部分B细胞会在病毒的刺激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

(3)“糖丸”要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切忌用热开水溶化,原因是__________。

(4)預防 脊髓灰质炎还有一种疫苗是将脊髓灰质炎病毒杀死后制成的,称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该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进行預防接种。分析这两种疫苗的制备方式,可以推知:

①_____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接种后对人体的作用更接近自然感染过程;要产生相同的免疫效果,在接种剂量上_____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要加大。

②在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方面,__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__________(填“减活疫苗”、“灭活疫苗”或“两者都”)能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