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 |
B. | 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 |
C. |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 |
D. | 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灰色桦尺蛾变成黑色桦尺蛾,生物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作用,加速了抗药性细菌出现,不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本来就存在着,B错误;
C、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生物的变异、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正确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基础.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市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酶都含C、H、O、N元素 | |
B. | 酶不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 |
C. | 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 |
D. | 细胞环境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3}{4}$轻氮型、$\frac{1}{4}$中间型 | B. | $\frac{1}{4}$轻氮型、$\frac{3}{4}$中间型 | ||
C. | $\frac{1}{2}$中间型、$\frac{1}{2}$重氮型 | D. | $\frac{1}{2}$轻氮型、$\frac{1}{2}$中间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普遍衰老不会导致个体衰老 | |
B. |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 |
C. | 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但线粒体的体积增大 | |
D. |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导致其无限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 |
B. | 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 | |
C. |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下部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
D. |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④的功能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 |
B. | ①③④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 |
C.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这五种细胞器 | |
D. | ①与③之间膜成分相互转化的基础是生物膜的流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糖平衡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 | B. | 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 ||
C. | 胰髙血糖素分泌减少 | D. | 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②中,a部分与b部分形成对照 | |
B. |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寿命有关 | |
C. |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 |
D. | 实验①中,a部分属于对照组,b部分细胞属于实验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