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关于人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酶可以供应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一般情况下,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或降解
D.与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均分布于靶细胞膜上

分析 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共性:
(1)都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
激素具有靶细胞,神经递质也具有靶细胞,即突触后神经元.
(2)作用完后都被分解.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发生改变,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重新利用或分解.
(3)本质上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激素与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

解答 解:A、神经递质有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四类,因此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A错误;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一般情况下,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或降解,C正确;
D、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能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关基础知识,涉及到激素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激素的作用等内容,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酵母菌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围绕酵母菌进行的系列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酵母菌活力的鉴定.配制50mL质量分数为50%葡萄糖溶液,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细胞悬液,用玻棒搅匀后,将装置置于37℃恒温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发酵液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和产生量.上述实验设计中有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一:50%葡萄糖溶液;错误二:37℃恒温条件下培养;
(2)实验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测定.研究小组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定期取样,并对相同样品液中的酵母菌分别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发现获得的数据前者比后者大(填“大”或“小”).图l是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某一中方格的示意图,则计数时应选取的中方格有5个.
(3)实验三:固定化酵母细胞及应用.某同学制备的凝胶珠在氯化钙溶液中浸泡时间过短,结果造成凝胶珠容易破裂;在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按发酵要求进行酒精发酵时,发现发酵液中酸味较重,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凝胶珠或发酵过程受到了杂菌污染.
(4)实验四: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酵母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完成划线操作,至少需灼烧接种环6次,接种环灼烧后进行下一次划线前需冷却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洛阳一中高一宏志班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观察四幅图,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① 图甲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②人体中化合物乙的R基团约有20种

② 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④化合物丁水解后为两分子的葡萄糖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洛阳一中高一宏志班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供能),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摘要》)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据《游园不值》)
C.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图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动物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B.含有RNA的是结构1和3
C.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2,3,5
D.结构5与结构2的形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1表示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种群迁人后,改变这简单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3-7月.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田鼠和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蝗虫捕食者增加.
(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增加.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kg,至少需要草210kg.
(5)若该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适当放牧能增大(填增大或减小)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6)弃耕地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该群落中紫茎泽兰占绝对优势).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

(1)图甲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左下移动.
(2)由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固定)的CO2的量为162mg.
(3)图乙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对该植物来说,图甲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乙中的状态依次是Ⅳ、Ⅱ、Ⅲ、Ⅰ.
(4)图丙表示研究人员测定的该植物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连续48h温室内CO2浓度及CO2吸收速率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该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是6、18、30、42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