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两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21三体的概率、21四体的概率分别为(  )
A.$\frac{1}{2}$、$\frac{1}{4}$、$\frac{1}{4}$B.$\frac{1}{4}$、0、$\frac{1}{2}$C.$\frac{1}{4}$、$\frac{1}{2}$、$\frac{1}{4}$D.$\frac{1}{2}$、0、$\frac{1}{2}$

分析 21三体综合征是体细胞中含有三条21号染色体所造成的染色体遗传病,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两种可能,即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异常配子)和含有1条21号染色体(正常配子),且比例为1:1.

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对夫妇均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一个含有1条21号染色体,一个含有2条21号染色体,即产生$\frac{1}{2}$正常,$\frac{1}{2}$多一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受精作用后共有四种组合形式,其中可形成正常受精卵的概率为$\frac{1}{2}×\frac{1}{2}$=$\frac{1}{4}$,形成21三体受精卵的概率为$\frac{1}{2}×\frac{1}{2}×2$=$\frac{1}{2}$,21四体受精卵的概率为$\frac{1}{2}×\frac{1}{2}$=$\frac{1}{4}$.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能正确分析其形成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探究不同光质(红光、黄光)对叶片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两只、三棱镜两个、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要求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1)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若干片,用直径为l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2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②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
③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④取两只小烧杯,编号甲乙,分别向其中倒入适量等量的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并分别向两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⑤用40W灯泡照射,用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分别作用于甲乙两只小烧杯;⑥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小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叶片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
(2)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若单位时间内甲烧杯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较多,乙的较少;则说明红光对叶片的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黄光,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较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较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较快,相反黄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较慢;②若单位时间内甲烧杯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较少,乙较多,则黄光对叶片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大于红光.黄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较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较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较快,相反红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较慢;③若单位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一样多;则说明红、黄光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相等.红光照射与黄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速度和叶片上浮的速度一样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最能揭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表为黄豆和玉米种子中4类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含量表(单位:g/100g).分析表中信息科推知种子细胞中(  )
有机物种子甲(C、H、O、N)乙(C、H、O)丙(C、H、O)丁(C、H、O、N、P)
黄豆35.18.618.60.82
玉米8.169.63.30.32
A.丁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B.丙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丁的合成需要甲的参与
D.甲,乙,丁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曲线图中没有表现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培育成克隆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为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情况下的细胞呼吸,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装置Ⅰ和装置Ⅱ中加入等量的活性酵母菌和煮沸并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后,把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两温度计的读数最可能是(  )
 装置Ⅰ装置Ⅱ
A24℃23℃
B25℃24℃
C28℃26℃
D26℃28℃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各种反应分别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是(  )
A.葡萄糖的分解、CO2的固定、CO2的产生
B.葡萄糖的分解、CO2的产生、C3的还原
C.丙酮酸的分解、水的生成、氧的利用
D.蛋白酶的合成、C3的还原、CO2的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计划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原理:有毒物质会使动物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材料用具:活的小白鼠胚胎、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甲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乙溶液、蒸馏水、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高倍显微照片.
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3个洁净的培养瓶,分别放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溶液,C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摇匀;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3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
处理,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滴加加1-2滴龙胆紫液染色进行染色,3-5min后,盖上盖玻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为清晰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最好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并与小白鼠正常细胞有丝分裂同时期高倍显微照片进行对比,统计并计算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结果分析与结论:
(1)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
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2)在实验中,C培养瓶起对照作用,C瓶的Q值说明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状态下染色体变异频率非常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