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4)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则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该病毒。其中,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的是__________ 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细胞。
(5)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1)A、F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3)由负变正 下丘脑
(4)T细胞 浆细胞
(5)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解析】
试题分析:
(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形式是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中,免疫系统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也可以进入组织液。
(2)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受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3)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4)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5)内环境的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宁夏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RNA的主要存在部位和所含的五碳糖分别是( )
A.细胞核、核糖 B.细胞质、核糖
C.细胞核、脱氧核糖 D.细胞质、脱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宁夏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宁夏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宁夏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
A.C、H、O、N、P B.C、H、O、N
C.C、H、O 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邛崃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体液调节都是由物质1参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邛崃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B.植物激素并不组成细胞的成分,是微量的有机物
C.生产中常用乙烯利催熟果实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邛崃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血浆蛋白、H2O
C.Na+、O2、葡萄糖、激素
D.Ca2+、载体、氨基酸、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受到严寒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部分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又进一步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以增强代谢,抵御严寒。在这个神经和体液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是
A.垂体 B.甲状腺
C.大脑皮层部分细胞 D.下丘脑部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