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对小动物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取所需的浆细胞 | |
B. | 融合并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原代培养产生遗传物质改变后才能进行传代培养 | |
C. | 特定的单克隆抗体可制成试剂,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受某种抗原的感染 | |
D. | 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原理之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癌细胞 |
分析 1、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5、动物细胞培养: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再将该浮悬液放人培养瓶中,这个过程称为原代培养.也有人把第一代细胞的培养与十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为原代培养.把原代培养增殖的细胞定期用胰蛋白酶把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出来,制成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极少数存活下来的能传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50年代后又出现不能再传下去的现象,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无限地传下去,我们把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解答 解:A、对小动物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取所需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A正确;
B、单克隆抗体制备需要细胞融合并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区分并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与否,传代培养的细胞遗传物质不一定改变,B错误;
C、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受某种抗原的感染,C正确;
D、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原理之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能把药物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特异的杀伤癌细胞,而不损伤健康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的知识,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明确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 ,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 (填图中序号).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 ,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 (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 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 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和 .
(4)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膜上的1无关的是
A.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C.抗原致敏B淋巴细胞 D.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B.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 | |
B. | 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作用最高 | |
C. | 在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 |
D. | 在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工程 | B. | 蛋白质工程 | C. | 发酵工程 | D. | 酶工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促进叶绿体中[H]的产生 | B. | 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 | ||
C. | 破坏叶绿体的内囊体薄膜 | D. | 破坏气孔,使CO2进出不受限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⑧⑨ | B. | ④⑤⑥⑦⑩ | C. | ①②③④⑤⑥⑧ | D. | 以上全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