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投入使用前,以未感染H5N1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为实验动物进行了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乙组小鸡全部死亡可能是体内缺乏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B.乙组小鸡全部死亡可能是体内缺乏控制形成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
C.甲组小鸡存活是注射H5N1型疫苗已使其体内产生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D.甲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 据图分析,给甲组健康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甲组小鸡的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和少量的记忆细胞,当H5N1型病毒再次进入甲组小鸡体内,这些抗体和少量的记忆细胞最终会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H5N1型病毒)清除,甲组小鸡能正常生活.
乙组小鸡注射H5N1型病毒,体内没有足够的抗体,小鸡全部死亡.

解答 解:A、乙组小鸡未注射疫苗,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故全部死亡可能是体内缺乏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A正确;
B、淋巴细胞中产生某种抗体的基因始终是存在的,只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B错误;
C、给甲组动物注射H1N1型疫苗,甲组动物的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抗H1N1型病毒的抗体和少量的记忆细胞;当H1N1型病毒再次进入甲组动物体内,这些抗体和少量的记忆细胞最终会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H5N1型病毒)清除,C正确;
D、甲组动物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一组对照实验为信息的载体,考查疫苗、细胞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图中III 一 1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  )
A.1-1B.I 一2C.I-3D.I-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活动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中,也可能正在复原过程中
B.图中①表示细胞壁
C.本实验中质壁分离的细胞和分离前的细胞相互对照
D.图中结构②的伸缩性小于图中的结构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鼷鼠的T淋巴细胞在胸腺里、B淋巴细胞在骨髓里成熟、分化.B淋巴细胞遇到抗原就分裂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下面是为了开发痢疾疫苗而把灭活的痢疾杆菌接种在鼷鼠的身上,并调查了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与T淋巴细胞对它起的作用(见图).对上述有关资料的解释或推论不正确的是(  )
A.乙实验中产生了很多抗体是由于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记忆细胞
B.丙、丁实验中,若没有胸腺则B淋巴细胞不会合成抗体
C.戊结果表示,抗体合成的最佳状况需要T淋巴细胞的帮助
D.被痢疾杆菌感染后,预防痢疾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浆细胞的增殖
B.致敏前的B淋巴细胞不能分泌进入体液循环的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
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会迅速将其杀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细胞质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下列对母系遗传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
A.后代性状一定与母本相同B.后代性状的遗传物质由母体提供
C.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母系遗传现象是由RNA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疾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如图:

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需要在逆转录酶酶的作用下进行.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过载体时,必须使用的两种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培养基特殊成分主要作用
次黄嘌呤骨髓瘤细胞不能利用
氨基蝶嘌呤阻断DNA合成
胸腺嘧啶核苷脾细胞可用于合成DNA
(3)过程③进行的是细胞融合和筛选,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填特性),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特有的促融方式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促融.筛选过程中,可在培养基中加入表中的成分来实现,其原理是:单纯的骨髓瘤细胞因不能利用次黄嘌呤无法增殖,杂交瘤细胞可以增殖,培养基中能够增殖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4)过程④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择获得X,X是能够产生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或基因)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不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该病有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果生一个男孩,该孩子是患者的概率为$\frac{1}{2}$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一般认为,草莓比较耐阴,生长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以丰香草莓为材料,研究了遮阴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旨在为草莓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用具:2叶期草莓幼苗,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frac{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1)实验步骤: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丰香草莓幼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 张叶片左右,测定两种环境下各项指标如下:
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
对照0.450.130.32
遮阴0.520.170.38
(2)表中数据显示,遮阴提高草莓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而提高草莓适应弱光的能力.
(3)图1中,对照组草莓净光合速率曲线呈现“双峰”型的原因是气孔关闭,CO2减少.遮阴组实验时间段内光合积累总量低于显著对照组,推测遮阴可能影响暗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2的结果:

(4)由图2可知实验处理显著提高其CO2补偿点,固定CO2的效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催化CO2固定的、相关)酶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