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B.叶绿体内膜上发生水的光解,线粒体内膜上发生水的合成
C.叶绿体基质中固定二氧化碳,线粒体基质中生成二氧化碳
D.叶绿体中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

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进行光反应,水光解产生还原氢和氧气,同时合成ATP,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消耗还原氢和ATP,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解答 解:A、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没有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可见光合作用场所不一定是叶绿体,有氧呼吸的场所不一定是线粒体,A错误;
B、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进行光反应,发生水光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
C、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固定二氧化碳和三碳化合物还原,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C正确;
D、叶绿体中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A.温度 B.pH值

C.淀粉溶液量 D.唾液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人群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19%,一对夫妇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子女患病概率是(  )
A.$\frac{11}{20}$B.$\frac{10}{19}$C.$\frac{9}{10}$D.$\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现有阴生和阳生两种植物,从这两种植物体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外表、材质均相同的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叶片放氧速率,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μmol光子/(m2•s)]0102550100250500600
放氧速率[μmol O2/(m2•s)]叶片A/-10-5-15153030
叶片B/-0.51.536121210
(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阴生植物的叶片是B.
(2)光照强度>250μmol光子/(m2•s)时,可推知影响叶片B放氧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CO2浓度,此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从气孔吸收和线粒体释放.
(3)为提取叶片A中的色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和无水乙醇外,还应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4)若将A、B两叶片的放氧速率绘制成曲线图,大约在180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则此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在该光照条件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A、B两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施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己经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后开始进行的是生物防治,E点后开始进行的是农药防治
B.F-I段种群数量己无明显波动,说明已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C.在害虫对农作物危害不大前提下,防治害虫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这样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从经济阈值考虑,图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A、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 比例关系的是(  )
①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混合保温培养,下列曲线中能表示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变化趋势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嗅闻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气味变化进行鉴定
B.通过向果酒发酵液样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C.通过观察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定
D.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酸碱度变化进行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家们做过许多实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2)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先后用极细光束和露光处理,实验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之后,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依据实验结果,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3)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也采用了此技术,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
(4)后来,科学家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图中S1、S2、S3的面积大小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产生或消耗物质的量,图中E点时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可用S2+S3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用S2-S1表示该段积累的有机物量,(用S1、S2、S3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