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如表是某荒地一条食物链3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后来由于该荒地被附近居民掘土而成为洼地,进而成为沼泽地.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释放量
A2.48×10113.61×1010
B7.46×1087.16×108
C2.42×1072.31×107
(1)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A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未被分解者利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2%;该荒地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2)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由于缺氧时,微生物的活动减弱,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速度降低,使有机物积累量增加,可成为开发有机肥和生物能源的场所.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其同化量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2.48×1011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B、C间的关系为A→C→B.荒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解答 解:(1)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1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A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未被分解者利用.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2×107)÷(7.46×108)×100%≈3.2%.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该荒地被附近居民掘土而成为洼地,进而成为沼泽地属于次生演替.
(2)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由于缺氧时,微生物的活动减弱,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速度降低,使有机物积累量增加,可成为开发有机肥和生物能源的场所.
故答案为:
(1)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未被分解者利用        3.2%    次生演替
(2)缺氧时,微生物的活动减弱,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速度降低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群落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14C标记参加光合作用的CO2,可以直接了解光合作用的哪一过程(  )
A.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水的光解释放O2的过程
C.CO2被还原为糖类的过程D.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图表示人体的神经调节,则在该模型上完成的过程称反射,其中E结构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模型中能对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图中的C结构(填图中字母).
(2)若该图表示人体水盐调节,且A、B、C、E为结构,D为物质.其中C代表垂体,则D代表抗利尿激素.从人吃的食物过咸时开始,到E结构做出反应为止,整个过程称神经-体液调节.与酶不同,D物质起作用后,将被灭活,因此需不断的产生.
(3)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C、E均代表细胞,则促使C细胞开始增殖和分化的B物质包括抗原和淋巴因子.A细胞最可能是T淋巴细胞.若有经处理的抗原作用于正常人的A细胞,最终E细胞能分泌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此过程还会形成记忆B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高山动物的毛色有深灰色、银灰色和白色,依次受B、by和b基因的控制,研究发现:深灰色个体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对深灰色个体身体的某一部位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后,部分个体的该部位长出白色且毛色不再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深灰色个体毛色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适应现象
B.毛色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C.紫外线引起深灰色个体毛色的改变是突变的结果
D.紫外线能引起B、by和b基因结构的定向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可能仅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
B.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
C.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
D.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的基因导入羊的乳腺上皮细胞中,再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出了转基因克隆羊,其乳汁含有hALR.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的肝细胞中获取所有mRNA,并以此为模板反转录产生多种cDNA/互补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该受体菌群体叫做人的cDNA(部分DNA)文库,从该文库中获得hALR基因,这样获得的基因与人的肝细胞中的hALR基因相比有(有/没有)区别.
(2)得到hALR基因后,若要较快地得到大量的hALR基因,一般采用PCR技术扩增.扩增过程包括:目的基因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在Taq/热稳定DNA聚合/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如图中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

(3)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4)人的hALR基因能够在羊乳腺细胞表达出相同的hALR,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电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膜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膜蛋白,如:与Na+和葡萄糖转运有关的膜蛋白A、与细胞粘着性有关的膜蛋白B、能与某种激素发生结合的膜蛋白C、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导致四种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转录的mRNA不同(转录的DNA基因不同);
(2)膜蛋白D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写出两点即可),膜蛋白C不能(填“能”或“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3)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B(填“A”或“B”或“C”或“D”)减少,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细胞比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基的被标记细胞,(第1次增殖的结果是标记细胞仍占100%),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细胞比例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弃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组成,某生态学家通过调查得知,田鼠种群密度为80只/hm2.调查时,他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物,次级消费者为鼬
B.弃耕农田里发生初生演替,和弃耕前相比该弃耕地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C.该生态学家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田鼠有20只
D.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大于80只/h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