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请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基因工程技术中获得目的基因后,利用PCR技术将该基因扩增,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时,使用最多的抗病基因是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复制酶基因.
(2)在胚胎工程中,早期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即可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了宫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宮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与传统方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多优点.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4)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较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分析 1、有关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 解:(1)基因工程技术中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时,使用最多的抗病基因是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复制酶基因.
(2)在胚胎工程中,早期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即可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了宫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宮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4)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较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故答案为:
(1)引物       病毒外壳蛋白
(2)桑椹胚或囊胚       受体对移入子宮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细胞毒素      导向    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4)协调与平衡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相关应用;识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工作流程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土壤环境中,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这种微生物,应采用具有 作用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

(2)为了进一步鉴别该微生物是否是纤维素分解菌,在培养基中需加入 染料进行鉴定.

(3)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

(4)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是: →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科学家在人体皮肤细胞中移植了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能高度表达并决定其“发育全能性”的多个基因,使其成为“万能细胞”.现将上述细胞植入小鼠身体内,植入的细胞便长成了“肿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外培养“万能细胞”需要配制营养液,通常要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当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研究发现,此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不能获得动物器官,这是因为此类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2)小鼠的肿瘤中出现了多种能力的组织和器官,类似于“器官移植”.为“保住肿瘤”,需要用到去除胸腺(器官)并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因为该类小鼠不能形成T细胞,不发生细胞免疫,不会对移植的组织发生免疫排斥.该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等问题.
(3)基因工程中常采用ES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ES细胞在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后可培养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清除衰老细胞”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16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清除衰老细胞对延缓机体衰老、防止癌症具有重大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内基因难于表达与其染色质收缩、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
B.机体清除衰老的细胞,与基因的程序性表达有关
C.细胞衰老与癌变过程中都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嵌合体“现象在植物中普遍存在,例如二倍体西瓜(2N=22)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的植株,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有的是22条,有的是44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嵌合体”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
B.“嵌合体”植株自交后代不一定可育
C.低温处理植株可能出现更多“嵌合体”
D.“嵌合体”植株可通过有性生殖保持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华蟾素是我国经典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为探寻华蟾素注射液抗肝癌细胞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肝癌细胞的培养
(1)培养肝癌细胞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血清(血浆)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为防止培养过程发生污染要加入抗生素.此外,每48h更换1次培养液,目的是防止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同时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PH、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
Ⅱ.探究华蟾素药效作用机理的实验:
(2)DNA拓扑异构酶Ⅱ(简称TopoⅡ)为真核生物所必需,在DNA复制、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poⅡ在肿瘤细胞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华蟾素注射液处理细胞48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TopoⅡ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
华蟾素浓度(μg/ml)00.1050.210.42
TopoⅡ基因表达量++++++++++++
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主要原理是:提取肝癌细胞中的总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为完成该反应还需要添加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和四种脱氧核苷酸.
②由上可知,华蟾素注射液在分子水平上影响肝癌细胞的机理是抑制TopoⅡ基因的转录,最终导致TopoⅡ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神经递质、尿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
A.溶酶体和核糖体B.中心体和叶绿体C.液泡和高尔基体D.内质网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水母发光蛋白是种光感蛋白,当水母发光蛋白与钙离子结合,钙离子会发出蓝光.现将水母发光蛋白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基因工程中该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