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根据表中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蜂种
细胞种类
 蜂王工蜂 雄蜂 
 A类细胞 4个染色体组 4个染色体组 2个染色体组
 B类细胞 2个染色体组 2个染色体组 1个染色体组
 C类细胞 1个染色体组 1个染色体组 1个染色体组
A.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雄峰是能产生正常配子的单倍体
B.蜂王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
C.B类细胞指的是不分裂或暂不分裂的体细胞
D.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雄峰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分析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而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属于单倍体.
因此根据表格中染色体组的个数可以确定,A类细胞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个数加倍;B类细胞可表示未分裂的体细胞或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C类细胞表示产生的生殖细胞.

解答 解:A、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而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并且能够产生正常的配子,A正确;
B、蜂王为二倍体,可以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在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
C、B类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和正常体细胞相同,可以表示不分裂或暂不分裂的体细胞,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或末期的细胞,C错误;
D、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雄峰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蜜蜂繁殖和单性生殖、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表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某种转基因植物的部分操作步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可将含Ⅱ的细菌筛选出来
B.Ⅲ是农杆菌,通过步骤③将目的基因导入植株
C.⑥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反密码子,并可以与⑤tRNA的密码子碱基配对
D.①过程的完成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  )
A.各种化合物
B.各种化学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人体细胞内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
C.红细胞D.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三磷酸腺苷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内有3个高能磷酸键
B.在细胞代谢旺盛与缓慢时期,细胞内该物质含量差别不大
C.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该物质的合成场所有多处
D.该物质的水解时,消耗水同时必须要相关酶的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为细菌和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说明:[]内写标号,横线上写名称)

(1)细菌和酵母菌最主要的差别是后者有[⑦]细胞核.
(2)细菌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图中酵母菌的结构中,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的有[⑥]细胞膜和[⑦]细胞核的膜.
(4)将上述两种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细胞壁.
(5)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②]拟核中,其本质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C3和C5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植物在Ⅰ阶段处于适宜条件下,Ⅱ阶段是某个环境条件降低引起的瞬时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在类囊体膜上进行,Ⅱ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B.图中Ⅱ阶段的变化很可能是降低光照强度引起的
C.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还原态H
D.Ⅱ阶段的光饱和点比Ⅰ阶段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凯里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 蛋白质 B. 葡萄糖 C. 无机盐 D. 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