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凤眼莲原产南美州,作为入侵生物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科研人员对生长于江苏南京的凤眼莲进行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当光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就不再增加,这时的光强度是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当光减弱到一定限度时,光合强度就测不出来(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正好相等,比值为1),这时的光强度称为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图一和图二分别是通过实验测得凤眼莲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实验时间为8月某晴天上午9时进行,此时自然光强度为500lx.图三和图四是研究人员研究凤眼莲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变化所绘制的曲线.据图分析:

(1)当光照强度从饱和点2458(lx)到2800(lx)时,叶片光合速率仍没有明显下降,说明凤眼莲对强光环境
 
,与原产地相比较,该地区凤眼莲光合强度主要限制因素是
 
.据图二,凤眼莲最适光合温度范围为
 
.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
(2)科研人员对生长该地的凤眼莲、玉米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如下数据:(净光合速率是以单位面积的植物叶片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的量来表示)
凤眼莲 玉米
光饱和点lx 2458 2550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 34.50 30.36
光补偿点lx 20.25 29.75
与玉米相比较,能充分说明凤眼莲生长较快的原因有:
①最大净光合速率高,强光条件下能大量积累有机物;②
 

(3)假设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和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根据凤眼莲和玉米的测量结果,两者有机物的最大净光合量的差值为
 
 μg/(m2?s).
(4)处于图三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
 
过程中,图四显示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专题:
分析:分析图1:当光照强度从饱和点2458(lx)到2800(lx)时,叶片光合速率仍没有明显下降,叶片光合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其影响因素,此时限制凤眼莲光合速率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说明凤眼莲对强光环境适应能力强.
分析图2:温度范围在30-35℃(或30-40℃)内,净光合速率相对较大.
分析图3:乙烯含量急剧升高,该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
分析图4:光合速率随着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而逐渐减小,说明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答: 解:(1)当光照强度从饱和点2458(lx)到2800(lx)时,叶片光合速率仍没有明显下降,说明凤眼莲对强光环境适应能力强,则与原产地相比较,该地区凤眼莲光合强度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据图二,凤眼莲最适光合温度范围为30-35℃(或30-40℃),因为这段温度范围内净光合速率相对较大.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而暗反应阶段需要多种酶参与,所以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2)由图表中可知,凤眼莲最大净光合速率高,强光下能积累大量有机物,另外其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较多的有机物.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凤眼莲和玉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差值为34.5-30.36=4.14μmol/(m2?s).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每消耗6分子氧气就合成一分子葡萄糖,所以两者有机物的最大净光合量的差值为4.14÷6×180=124.2 μg/(m2?s).
(4)处于图三状态的植物叶片,乙烯含量急剧升高,该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图四显示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答案:(1)适应能力强      光照强度      30-35℃(或30-40℃)      暗反应
(2)②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有机物
(3)124.2 (2分)
(4)衰老   叶绿素含量下降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4中①至④为四种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只能是脱氧核苷酸
B、③只能是核糖核苷酸
C、②再结合2个磷酸基便可形成ATP
D、DNA中③与④的比例高则稳定性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复等位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复等位基因的形成是由于一个基因内部不同位置发生突变而引起的
B、复等位基因的形成是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C、基因突变往往具有多方向性,因此能够形成复等位基因
D、人类 ABO 血型有三种复等位基因,而每个人只有其中的两个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有关细胞工程的问题:
科学家通过杂交瘤细胞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图所示,字母代表物质或细胞.请回答:
(1)图中将
 
注入小鼠体内,而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其中至少1个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该抗原的抗体.
(2)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经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主要原因是
 
.因此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骨髓瘤细胞与之融合,从而使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
 
的特性.
(3)图中进行筛选的原因是容器中一般同时存在
 
种细胞.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
 
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至少答出两项)
(5)得到较稳定的杂交瘤细胞后,需进行培养才能获得抗体.一般可采用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两种方式,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对环境条件有比较高要求,如培养液需适宜的温度、
 
等.(至少答出两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由产氢菌群无氧发酵产生.科研人员从厌氧活性污泥中获得产氢菌群,并利用硫酸纤维素钠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能形成中空微胶囊的特性将其固定化.在此基础上比较固定化产氢菌和游离产氢菌的菌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同温度下条件下氢气产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固定化产氢菌采用的方法称为
 

(2)由图1可知,与游离的产氢菌相比,固定化的产氢菌培养后菌体浓度增加较
 
,其主要原因是
 

(3)由图2可知,固定化产氢菌生产氢气的优势表现在氢气产率高、
 

(4)实验中使用的发酵培养液成分如下表:
培养液成分 葡萄糖 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汁 NaCl K2HPO4 半胱氨酸 微量元素
含量(g/L) 20 4 2 1 2 1.5 0.5 适量
其中为产氢菌群提供氮源的成分有
 
.培养基配制时,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
 
,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
 

(5)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固定化产氢菌的优势,除了探究固定化产氢菌发酵所需的适宜条件外,还需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请分析回答:

(1)提取色素时为了研磨充分应加入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图2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
 
,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3)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
 
光区域.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的颜色相似,呈现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清除病毒的过程.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兴奋产生时,膜电位的变化是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结构实现的.
(2)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
 
改变了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
 
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的
 
减少,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当人精神状态不好时(如焦虑、紧张),更易感染H1N1病毒而患病,请叙述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为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的方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信号传递的方向是由下到上
B、①可能是轴突,③是神经细胞膜
C、②是突触小泡释放的Na+离子
D、突触能完成化学-电-化学信号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①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②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③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④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