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①激素甲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乙烯的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分析 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据图可知,去顶芽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所以图中去顶芽后浓度下降的激素是生长素,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萌动,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萌动.
分析实验: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对照组的处理应该把实验组中的加入不同浓度生长素这个自变量改为不加生长素的培养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解答 解:(1)由于顶芽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所以去掉其顶芽后,激素浓度降低的是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高浓度生长素对侧芽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有促进作用.
(2)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对照组为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③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故答案为:
(1)①吲哚乙酸
②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
(2)①乙烯的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③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是生物
B.在人工配制的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可以生长繁殖
C.遗传物质为RNA,只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D.体内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査,请根据相关调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2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B.
(2)这种魚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和捕食者数量增加.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frac{K}{2}$水平,因为在此水平种群增长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三明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活资源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下列物质中属于途径10的物质是C.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2)如果上图表示人的骨骼肌细胞,则应该没有4、10(填序号)过程;含有核酸的结构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填名称),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产生过程⑧和②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核DNA决定的.
(4)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这种复杂结构的形成是进化产物
(5)科学家一般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了解到细胞各个结构之间的联系,以上事实主要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及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B,其特点是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D.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抗原识别受体)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不同.
(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吞噬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
(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D.
A.乙肝 B.流感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若干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遮阴,Ⅱ组不遮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得到两组植株CO2吸收速率的相对值日常变化曲线(如图),假定一天中呼吸速率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组植株体内有机物总量在C点(填图中字母)最少,此时产生的NADPH的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影响Ⅱ组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3)Ⅱ组植株d点的C3含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e点的C3含量.
(4)e点Ⅰ组植株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Ⅱ组植株.
(5)Ⅱ组植株12点时穷逐渐关闭,此时光合速率急剧下降的最初原因是卡尔文循环中的CO2的固定过程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作用与共同调节
B.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合成量的改变
C.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植物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马铃薯是我们生活中的家常菜之一,为研究光照强度对马铃薯幼苗代谢的影响,室温条件下通过调整白炽灯功率,观察30min后测定装置中液滴的移动状况,并将测定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甲白炽灯的功率为A时,图甲中液滴移动距离表示的是装置中氧气 的变化量,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包括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当装置甲白炽灯的功率为B时,马铃薯幼苗植株生理活动过程中相关代谢速率的特点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图甲装置置于黑暗的环境中,30min后液滴刻度为4cm,那么当装置甲白炽灯的功率为B时,光合作用产生O2的速率=8cm/h(用液滴移动速率表示).
(3)若用一定的方法抽去装置甲内的空气,在黑暗条件下,不能(填“能”或“不能”)测出无氧呼吸的强度,原因是无论无氧呼吸强度如何,液滴都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