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1分析可知:甲组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乙组实验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则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D不生长不弯曲;若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DC向左弯曲生长,胚芽鞘C不生长不弯曲;若生长素既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胚芽鞘C和D均向左弯曲生长.
图2所示表示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分析一条曲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所起作用不同: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答 解:(1)甲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上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供应块的生长素能运输到接受块并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因此胚芽鞘C向左弯曲生长.
(2)乙图中,含生长素的供应块位于形态学下端,不含生长素的接受块位于形态学上端,结果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即向左弯曲生长,说明接受块中不含生长素,从而进一步说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向形态学的上端运输.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由于生长素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如图2所示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分析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分析一条曲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所起作用不同: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故答案为:
(1)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上部运输到下部,促进生长
(2)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下部运输到上部
(3)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主动运输
(4)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 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 两重性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图解,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及运输,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甲、乙中接受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及胚芽鞘C和胚芽鞘D的生长情况,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顶芽细胞上可能存在多种植物激素的受体 | |
B. | 所有植物激素均具有两重性和极性运输的特点 | |
C. | 植物激素的产生受基因组控制而与环境条件无关 | |
D. | 植物激素往往能够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4}$ | B. | $\frac{5}{8}$ | C. | $\frac{5}{6}$ | D. | $\frac{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群内的个体是竞争关系 | B. | 种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基础 | ||
C.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D. | 湖泊中的各种鱼类是一个种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 B. |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 ||
C. | D. |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 |
B. |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 |
C.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
D. | 可遗传变异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过程 | |
B. |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 |
C. |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 |
D. | 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一定就越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 B. | 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4:1 | ||
C. | 核DNA数目比值为4:1 | D. | 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