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题干信息“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和“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可知自变量为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因变量是Q值,即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
2、探究实验的三个步骤:取材、编号;分别作不同的处理;观察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 解:Ⅰ.有毒物质使细胞发生变异,根据实验材料中的龙胆紫(碱性染料,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可知,将有毒物质加入细胞培养液后,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变异.故实验原理为:有毒物质会使动物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
Ⅳ.(2)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本实验要设计三组实验,单一变量是有毒物质的有无和有毒物质的种类.实验步骤为: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细胞培养:①取A、B、C3个洁净的培养瓶,分别放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溶液,C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摇匀;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或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3)染色体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要用1-2滴适宜浓度龙胆紫溶液染色.
(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态、数目清晰,因此镜检和统计时应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并与C组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Ⅴ.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②在实验中,C培养瓶起对照作用,C瓶的Q值说明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状态下染色体变异频率非常低.
故答案为:
Ⅰ.有毒物质会使动物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
Ⅳ.(2)①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
③把三个培养瓶放在37℃(或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3)②加1-2滴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染色
(4)有丝分裂中
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
Ⅴ.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Ⅵ.C瓶作为A、B两瓶的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意在考查提升学生理解动物细胞培养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胚胎分割提高了家畜的胚胎利用率 | |
B. | 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 |
C. | 人工授精对精子进行选择可以避免某些遗传突变的发生 | |
D. | 胚胎移植可以定向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B. | 物种多样性原理 | ||
C. | 整体性原理 | D. | 协调和平衡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溶液中皱缩 | B. | 在蒸馏水中涨破 | ||
C. | 形态基本不变 | D. | 在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是可有可无的元素 | |
B. |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都很丰富 | |
C. | 在生物体内能找到无机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 | |
D. | 生物体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三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福建校级期中)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损伤后发生特异性的“自噬”现象.这是由于损伤后的线粒体产生一种外膜蛋白,导致高尔基体片层结构包裹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与溶解体结合形成“自噬体酶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线粒体均遭“损伤”酵母菌将无法产生ATP
B.内容物降解后形成的产物,都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外
C.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D.“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