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图甲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②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③表示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表示杂交瘤细胞的体内培养.
图乙表示克隆羊培育过程,图中a表示细胞核移植,b表示胚胎移植技术.
解答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的动物细胞工程.图中①是向动物体内注射抗原后而获得的.
(2)②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常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诱导下完成,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特异性.
(3)若B淋巴细胞的基因型为HH,骨髓瘤细胞的基因型为SS,经过②过程则后细胞类型有HH、SS、HHHH、SSSS、HHSS5 种.由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的细胞基因型是HHSS.
(4)克隆羊的性别由提供细胞核的生物,即白面绵羊决定,其生殖方式是无性繁殖.
(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将动物细胞培养一般控制在10代以内.当出现接触抑制后,常常需要分瓶继续培养,这时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将贴壁细胞分离开,形成单层细胞.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 抗原
(2)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特异性
(3)5 选择培养基 HHSS
(4)白面绵羊 无性繁殖
(5)10代以内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点评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就一定的获取图示信息能力、审题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B. 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C. 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D. 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是需要用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 |
B. |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转录出mRNA,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 | |
C. | 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之前用CaCl 2 处理,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 | |
D. | 若在母羊的体细胞中检测到htPA基因,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多余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 | |
B. | 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的父亲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差错 | |
C. | 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多余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 | |
D. | 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多余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后未平均分配导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 | |
B. | 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水解后生成果糖和葡萄糖 | |
C. | 淀粉和蔗糖水解的终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都生成砖红色沉淀 | |
D. | 葡萄糖可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的男女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