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人类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以后,很快便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为探明许多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体外培养如图一所示细胞,该细胞内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了哪些细胞结构
 
(填图示符号)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结构在功能上的
 

(2)将小球藻装在密闭容器中,一直给予适宜温度和光照.通入14CO2,反应时间为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时间为5s时,14C出现在C5中.最终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是:
 
,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该实验是通过控制
 
(变量)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
 
(填“32P”或“35S”)标记的DNA.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4)为了验证燕麦幼苗的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有人利用燕麦幼苗、刀片、放射性14C检测仪器、含14C-IAA的琼脂块(供体块)和空白琼脂块(受体块)进行四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5)上述实验中同位素的作用是
 
,共同的实验观测指标是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专题:
分析:分析题图:图1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中①细胞膜,②囊泡,③高尔基体,④细胞质,⑤内质网,⑥线粒体,⑦核糖体.
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③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图3是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解答: 解:(1)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故该细胞内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了⑦核糖体,⑤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②囊泡,①细胞膜,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结构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
(2)给小球藻通入14CO2,CO2参与暗反应,该实验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是:CO2→C3→C5,这一途径为卡尔文循环,该实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3)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标记的DNA.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理论上应将全部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放射性只存在于沉淀物.
(4)解:要验证燕麦幼苗的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要设置极性运输的方向和重力方向不同的实验组,研究其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探究极性运输和重力对生长素的影响那个占优势,
A、极性运输对生长素的影响和重力对生长素的影响是同一个方向,A错误;
B、琼脂块B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故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B中也不能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
C、受体琼脂块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故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受体块中也不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
D、极性运输的方向使生长素从下端到上端运输,重力的作用却是向下的,若受体块中有放射性,说明IAA在极性运输时不是重力为动力,否则IAA在极性运输时就是以重力为动力,D正确.
故选D.
(5)上述实验中同位素的作用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共同的实验观测指标是同位素出现的位置.
故答案为:
(1)⑤③②①协调配合   
(2)CO2→C3→C5      反应时间
(3)32P  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理论上应将全部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放射性只沉淀物.  
(4)D   
(5)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同位素出现的位置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非常熟悉教材上应用到“同位素标记法”的经典实验,并能关注到选项中的一些细节,在合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出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出前神经元在精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出小体中的突出小胞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交出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
 
,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
 
,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
 
,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用字母表示).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
 

③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
 
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B、图中B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C、图中C、D代表传递电子的物质,E代表H2O
D、图中F代表NADPH,G代表NAD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色是红眼的,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B、b表示控制眼色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示可知,果蝇眼色的
 
是显性性状;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0),缺失纯合子(雄性个体X染色体片段缺失也视为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有人用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偶然发现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他想利用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交配,以分析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分析可能的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
 
,在是环境条件导致的不遗传变异;
②若子代
 
,则是配子基因突变导致的不遗传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依图判断(  )
A、该细胞一极的4条染色体均来自父方
B、该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的前一时期染色单体数为0
D、该细胞内DNA数目为8,无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肺炎双球菌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
A、磷脂B、核膜
C、DNAD、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破解,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过程如图所示.从第一、二、三组的对照实验可知:只有S型活细菌才能使小鼠死亡,在本实验中若第四组为实验组,则对照组是第一组和第
 
组.
(2)1944年,艾弗里等人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将S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进行了
 
和提纯,通过一系列严密的科学实验,证明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由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
 
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
(4)DNA复制的方式是
 
复制.若一个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是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根尖分生区细胞从产生到分化成根毛区细胞的过程中,自由水(a)和结合水(b)的变化符合下列哪一个图?(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