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图甲表示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研究,图乙为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图中的系列I表示初始的溶氧量,系列Ⅱ表示在3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10分钟后的溶氧量,系列Ⅲ表示黑暗下10分钟的溶氧量(其它条件与获得系列Ⅲ的条件相同);图丙为纳米银对叶绿素a的含量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的毒性强.
(2)从图丙可知在纳米银作用下的小球藻提取分离的滤纸条上蓝绿色(颜色)的色素带会变窄.
(3)在无纳米银浓度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则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速率会上升;当纳米银浓度为5mg/L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基本不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纳米银破坏了叶绿素a(纳米银破坏了叶绿素a或叶绿体结构),叶绿素a少限制了光反应.
(4)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产生1mg/L氧气.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分析 (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由甲图的实验结果可知,在黑暗的条件下,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更强,当纳米银的浓度为4mg/L时,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抑制率高达100%,相同浓度下,对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小球藻的抑制率较低;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氧气的释放量,可以用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来表示.

解答 解:(1)分析甲图可知,相同纳米银浓度下,黑暗时对小球藻生长状况的抑制率比光照条件下更高,因此黑暗条件下纳米银毒性更高.
(2)从图丙可知在纳米银作用下的小球藻的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最终稳定在较低水平,叶绿素分离时在色素带上呈蓝绿色,故小球藻提取分离的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会变窄.
(3)在无纳米银浓度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光反应增强,促进暗反应的进行,则3-磷酸甘油酸的合成速率会上升.当纳米银浓度为5mg/L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由于纳米银破坏了叶绿素a (纳米银破坏了叶绿素a 或叶绿体结构),叶绿素a 少限制了光反应,所以光合速率基本不增加.
(4)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情况下氧气浓度增加了14-6=8mg/L,即净光合作用强度是每分钟为0.8mg/L,黑暗条件下,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氧气浓度为4.5mg/L,即呼吸作用强度是每分钟(6-4.5)mg/L÷10=0.15mg/L,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0.8+0.15=0.95≈1mg/L.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纳米银既能抑制小球藻的呼吸作用也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故答案为:
(1)黑暗
(2)蓝绿色
(3)上升   纳米银破坏了叶绿素a (纳米银破坏了叶绿素a 或叶绿体结构),叶绿素a 少限制了光反应
(4)1mg/L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纳米银浓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干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和实验原理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应用及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能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F1个体的自交实验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D.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图甲和图乙与细胞分裂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D段一定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图甲中的AB段若是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图乙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B时期和E时间点
D.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葡萄糖$\stackrel{①}{→}$丙酮酸$\stackrel{②}{→}$CO2”的物质转化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中可以同时存在过程①和过程②
B.①、②过程可在同一场所进行,也可在不同场所进行
C.①过程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也可在线粒体中进行
D.②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B、C、D(用字母表示)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D、B (用字母表示).
(2)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从生态系统结构上分析,增强的原因是成分增多,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复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
(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β,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
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
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
(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生物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原核细胞可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B.性激素的分泌需要膜结构的相互协调
C.核膜使核内遗传信息的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D.膜蛋白具有识别信息、运输物质和催化反应等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邢台校级期中)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下面哪一项不是其要点( )

A.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D.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二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四川)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