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 )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省武昌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中只含胰岛素基因
B.胰岛细胞比受精卵中的基因要少
C.胰岛细胞中既含胰岛素基因,也含血红蛋白基因
D.胰岛细胞中含胰岛素基因和其它基因,不含血红蛋白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细胞、T细胞受到刺激后都能进行分裂分化
B.T细胞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
C.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使用了________酶,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________。
(2)过程③在化学药剂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细胞融合,也可以通过 等物理方法诱导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
(3)过程________属于脱分化,过程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过程⑤⑥⑦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其用到的原理是 ,其培养时选用的材料通常是分生组织,原因是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克服了 的障碍,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则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只。该方法为 ,适用
于 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与4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该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4
D.碳元素在该图所示食物链中的流动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宜昌部分高中教学协作体春季高二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 )
A.地衣 B.苔藓 C.土壤微生物 D.草木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海南省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 )
A.细胞核 B.原生质层 C.细胞质 D.液泡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海南省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
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