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方法①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 | |
B. | 方法②的育种目标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性状优良的单倍体植株 | |
C. | 方法③人为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 |
D. | 方法④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的某些性状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所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②是花药离体培养;③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④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解答 解:A、过程①涉及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A正确;
B、方法②的育种目标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性状优良的二倍体植株,B错误;
C、方法③是基因工程育种,人为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C正确;
D、方法④为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的频率,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的某些性状,D正确.
故选:B.
点评 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 |
B. |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
C. |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 |
D. | 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 间 | 前测 | X溶液浓度(μg•ml-1) | |||
乙(10) | 丙(5) | 丁(0.5) | 戊(0) | ||
0h | 1.甲 | -- | -- | -- | -- |
24h | -- | 2.乙+24h | 3.丙+24h | 4.丁+24h | 5.戊+24h |
48h | -- | 6.乙+48h | 7.丙+48h | 8.丁+48h | 9.戊+48h |
72h | -- | 10.乙+72h | 11.丙+72h | 12.丁+72h | 13.戊+72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类由碳、氢、氧3种元素 | |
B. | 淀粉水解会产生多个葡萄糖分子 | |
C. | 糖类以糖原的形式储藏在动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中 | |
D. | 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彼此容易分开 | |
B. | 用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 | |
C. | 用清水漂洗约10min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料,便于观察 | |
D. | 制片时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几下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的上部和中部 | |
B. | 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上部的占$\frac{({2}^{n}-2)}{{2}^{n}}$ | |
C. | 含有15N的子代DNA分子占总数的$\frac{1}{{2}^{n}}$ | |
D. | 含有14N的子代DNA分子占总数的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者都能产生ATP,但能量来源不同 | |
B. | 两者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 |
C. | 两者都含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 |
D. | 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其中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天蚕蛾的繁衍与信息传递无关 | |
B. | 雄蛾受物理信息--无线电波的吸引扑向纱笼 | |
C. | 雄蛾受化学信息--樟脑气味的吸引扑向纱笼 | |
D. | 雄蛾受雌蛾释放的化学信息--性外激素的吸引扑向纱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子西瓜 | |
B. | 某人由于血红蛋白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
C. |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 | |
D. |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不但不有黄色圆粒,还出现了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