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大豆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大豆作物,有关限制酶的切点如图甲所示,请回答问题。
(1)用______(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可以获得A端和D端相连的目的基因(重组基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一个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3次循环,需要_______个引物,共产生____个DNA分子。
(3)构建重组质粒时,将上述重组基因插入图乙所示Ti质粒的___中,插入此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之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
(4)将重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入大豆的受体细胞中,请概要指出将该细胞培养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laI、DNA连接酶 A端和D端都由ClaI切开,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能互补配对,再由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而连接 14 8 T-DNA 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将该细胞进行脱分化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进行再分化培养,诱导幼根和幼芽形成而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
【解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3)PCR技术中的引物:引物是PCR过程中,能与目的基因首端相互补的一段DNA序列,在DNA延伸的过程中,引物与模板链互补,然后DNA聚合酶与引物结合,开启合成过程,因此合成的DNA链的数目与引物的数量相同
(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酶D基因的A端和转运肽基因的D端都有ClaI酶的切点,所以要想获得A端和D端相连的重组基因,需要用ClaI酶将A端和D端切开,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能互补配对,再由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而连接。
(2)PCR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合成的新链都需要引物进行开启合成,循环复制三代之后,共计产生8个DNA分子,需要合成14条新链,因此需要14个引物。
(3)由于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所以构建重组质粒时,需将重组基因插入图乙所示Ti质粒的T-DNA中。
(4)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转基因后的大豆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成转基因大豆植株,其基本过程为:将该细胞进行脱分化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进行再分化培养,诱导幼根和幼芽形成而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限制酶a、限制酶b能将某线性DNA分子片段切割,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限制酶a与限制酶b发挥作用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B.限制酶a与限制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能相互连接
C.所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都由6个核苷酸组成
D.限制酶将该DNA分子切成2个片段需消耗2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为某地区苹果种植户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_,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图1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____。
(2)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4)图2中的A代表______________,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农科院对一新品种旱冬瓜种子萌发所需条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所需温度、湿度、空气等符合要求);另又做了光照强度对不同叶龄该旱冬瓜幼苗叶片吸收CO2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曲线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处理 | 萌发率% | 平均萌发率% |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
光照培养 | 23 | 18 | 11 | 17 | 14 | 16.6 |
暗培养 | 0 | 2 | 0 | 0 | 1 | 0.6 |
暗培养后补充光照 | 15 | 13 | 19 | 16 | 20 | 16.6 |
(1)该品种旱冬瓜种子萌发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品种旱冬瓜种子萌发早期某阶段测得CO2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分解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光照为50Lux时,6月龄和3月龄旱冬瓜叶片每小时吸收的CO2量为______μmol·m-2;大于此光照时,两曲线不再重叠,对比两曲线图,据3月龄曲线分析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为______Lux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受苗龄的影响,______月龄苗适于在遮阴条件下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信息传递密切相关(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中甲为神经元,某种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信号分子X,则X是________,乙可能是_____或______等细胞。
(2)若图示为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引发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甲为T细胞或浆细胞,则乙分别是______或_______。
(3)人体在恐惧、严重焦虑等紧急情况下,内脏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人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该过程体现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别在浸入30 min和4 h时测量每一根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a组结果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
B.根据b组结果可知,该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
C.c、d两组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均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
D.该实验中,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是实验的因变量,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自由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