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间关系:
(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解答 解:(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和杂草,昆虫和人都捕食水稻,故昆虫和人具有竞争关系.
(2)农民在农田管理中,需要定期除去杂草和杀灭农田中的害虫,其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实践中可根据双子叶植物杂草对2,4-D的敏感性较高的原理选择性地除去杂草.
(3)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若由于水淹而导致该农田弃耕,之后将发生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
故答案为:
(1)水稻和杂草 昆虫和人
(2)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高
(3)次生 增加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中所有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 |
B. | 细胞中①、②反应的场所一定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 |
C. | ①、②中的[H]并非是同一种物质 | |
D. | 若叶肉细胞中①产生的氧气用于该细胞②则需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催化酒精产生的酶种类相同 | |
B. | 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 | |
C. | 甲乙两个反应休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 | |
D. | 实验结果支持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 |
B. |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 |
C. | 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慢 | |
D. |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 | |
B. | 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
C. | 光照强度为c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 | |
D. | 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8个单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