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概念图(下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量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某溶液中酶的数量减少一半,催化速率也必定降低50%
B.有氧呼吸过程中,每消耗1mol 葡萄糖,线粒体内合成的ATP有38mol
C.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CO2的量降低,会导致葡萄糖的合成量降低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凯里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组成血红蛋白、纤维素、DNA的单体分别是( )

A. 葡萄糖、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B. 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葡萄糖

C. 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 氨基酸、葡萄糖、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呼吸是人体一项非常复杂的生命活动由许多反射组成,其中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1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神经元①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②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②兴奋。

(2)图一中b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c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①上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1中 的调控。

(4)图一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二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5)图三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结合,导致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6)若呼吸道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其兴奋的过程中

A.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和治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抗组织胺类药物能缓解过敏症状

B.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通常能导致个体的死亡

D.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疾病都是后天因素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b中为感受器的是a.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大脑皮层控制.
(2)图2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1中物质的释放穿过0层生物膜.
(3)图3的①、②、③中的兴奋部位是②,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Na+内流导致的
(4)图2与图3相比较,兴奋在图2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