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 |
B. | 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作用进入大气中 | |
C. | 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 |
D. | 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谢废弃物及遗骸都会被分解者分解,最终归还无机环境.因此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解答 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A正确;
B、①②③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回归到大气中,B正确;
C、④是光合作用,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C正确;
D、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甲、乙、丙三图的横坐标表示的条件与吸收速率相对应的一组是(提示:在一定范围内,ATP的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多)( )
甲 乙 丙
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
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期中联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生长的影响。
(1)图甲可知,生长素浓度越低,主根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甲和乙,施用了10-4 mol·L-1 IAA的植株主根要比未施用的_______(填“长”/“短”),侧根数量比未施用的_______(填“多”/“少”),说明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________主根的伸长。
(3)图乙说明促进侧根生长的最适IAA浓度为________。
(4)将图丙中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侧根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是递质的受体,和递质转运体一样,都是位于细胞外表面的糖蛋白 | |
B. |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 | |
C. | 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需要相应的载体并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 | |
D. | 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兴奋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让该公猪充分生长,观察肤色是否会变 | |
B. | 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 | |
C. | 让该黑色公猪与一头黑色母猪交配 | |
D. | 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离体的植物茎段生长量 | |
B. |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 |
C. | 该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
D. | 离体茎段去芽的目的是消除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 |
B. | 丁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 |
C. |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 | |
D. |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 | |
B. | 与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
C. | 已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 |
D. | 湿地生态系统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因此被喻为“地球之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