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是(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乙图中C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若A中能量为1.5×109 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分析 分析:1、据图甲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在K2-K3附近波动.
2、仓鼠摄入=仓鼠同化量(A)+粪便量(C),仓鼠同化量(A)=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发育和繁殖(B)=分解者利用+某种天敌摄入.

解答 解:(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缺少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乙图中的C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仓鼠的同化量为l.5×109 kJ,天敌的同化量为2.4×108kJ,故能量传递效率为2.4×108÷(l.5×109)×100%=16%.
故答案为:
(1)S         捕食、竞争、寄生
(2)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是         次生演替
(3)一    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16%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GG,XGXG,XG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且雌雄果蝇都只有一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  )
A.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D.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材料时,一般用较小的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
B.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和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生长素由顶芽向侧芽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D.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物镜,③④表示目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物镜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⑤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来增加产热
B.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条件反射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产热速率大于20℃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大于20℃的散热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各项中,都含有肽键的一组是(  )
A.载体、性激素B.生长激素、胰岛素C.脂肪、维生素D.肌蛋白、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②③④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神经递质,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受体)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改变”或“不变”).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
(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肌肉无法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或天敌)所食.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桦尺蠖的栖息环境变黑,浅色个体容易被鸟类(或天敌)所食.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