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显著变化是(  )
A、DNA分子复制
B、出现染色体
C、着丝点分裂
D、形成细胞板
考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专题:
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
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
分裂期
(1)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核仁解体,核摸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
(4)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解答: 解:A、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错误;
B、在有丝分裂前期时,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B正确;
C、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形成细胞板发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简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分裂、分化对于生物体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生物是不利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进入衰老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次性施肥过多,会造成植株萎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根细胞吸收的水不能向上运
B、根细胞吸收化肥过多失去吸水能力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使根细胞失水过多,甚至死亡,失去吸水能力
D、因缺乏某些无机盐,植株不能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受到影响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从下列物质的结构层次看,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
A、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
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D、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说法(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于线粒体中
B、释放二氧化碳
C、彻底分解有机物
D、生成大量的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B、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C、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用显微镜
D、一个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可以高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学家需要对新发现的一种单细胞生物进行分类.在分类中一般采用的特征是(  )
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