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 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 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D. 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的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葡萄糖 D. 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______ (填字母)细胞中,h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2)图中d→e(或f)过程称为_________。e细胞和f细胞的功能不同,实质上是细胞中_________的结果,如果e细胞变成了癌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甲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碳元素在A、B、C之间以__________形式传递。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乙图中的兔的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兔,第二次捕获30只兔,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兔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兔有部分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兔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3)乙图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去向是__________。乙图中,③属于________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4)此图所在的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__________(“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更高。在该生态系统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经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把DNA和蛋白质分离
B. 若保温时间过长,则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
C. 若搅拌不充分,则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
D. 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雄果蝇染色体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其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B. 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且形态各不相同
D.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红眼果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推知,经弱光照处理,品种A的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_______ ,导致其卡尔文循环中再生出_______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表中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膜中。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B的光合色素,再用滤纸进行层析分离。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处理的滤纸条上,向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变_______,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_______光。
(3)实验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_______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_______的耐荫性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03,24 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 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
B. 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基质
C. 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 喷施NaHS0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