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一种常见遗传病,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这四人的3号和18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对应部分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
正常人 | 甲 | 乙 | 丙 | |
3号染色体 | GAA | GAT | GAA | GTA |
18号染色体 | TAA | TAA | CAA | TAA |
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
①突变后的基因为 基因;
②突变后的基因 不变.
(2)若表中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 .
(3)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 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几率为 .
(4)如果某人3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转移到了18号染色体上,则这种变异类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一双亲生了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不考虑突变),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
③正常情况下,1个基因型为Aa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种精子(联会时无交叉互换);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某DNA刚转录得到的一单链RNA分子中=2,则转录该段RNA的DNA的非模板链中
值为( )
A.1 B.0.25 C.0.5 D.0.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把视野调亮,图象才清晰
C.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4月份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甲是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宜温度下,pH=B时
分解产生的
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位0
C.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左移
D.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