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均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丙代表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在a点时,气体进出叶绿体的状况是没有气体放出.
(2)图甲中在c点时,结构M内ATP与ADP的流向是ATP从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ADP从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3)图乙中d点与e点相比,e点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低;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4)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有机物量能否增加?能.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分析 本题解答关键是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甲曲线图中,a点只进行光合作用,c点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解答第(2)小题关键从光反应的暗反应的场所考虑.比较图乙中d点与e点、e点与f点,着重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而导致三碳化合物量的改变.看植物是否生长关键看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有机物的积累量=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

解答 解:(1)图甲中在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绿体中没有气体进出.
(2)图甲中c点为A植物的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结构M表示叶绿体,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上发生光反应产生ATP,该ATP将进入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在暗反应中分解生成ADP后,ADP又可以移向类囊体薄膜继续参与光反应.
(3)图乙中d点与e点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只是e点光照强于d点,因此e点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较多,三碳化合物还原旺盛,导致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低;e点与f点相比较,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而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高,因此e点时二氧化碳固定生成的C3多.
(4)表中光照下吸收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CO2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温度在35℃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3.00mg/h>0,因此昼夜不停地光照植物能生长.
故答案为:
(1)没有气体放出 
(2)ATP从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ADP从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3)低   高
(4)能

点评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识记光合作用过程,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并且要求考生具有分析图解并结合图解推理判断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视神经萎缩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一个有病男孩的几率是(  )
A.25%B.12.5%C.37.5%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天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00只,则(  )
A.第10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该种群的环境最大容纳量为20000只
C.该酵母菌种群在0-20天内呈S型增长
D.0-20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水既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消耗和生成分别在(  )
A.第一阶段、第三阶段B.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第二阶段D.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过程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
B.光合作用14CO2中的14C首先经C3、C5再到(CH2O)
C.两过程产生的[H]去路相同
D.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均来自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据图回答:
(1)③过程是基因突变
(2)④表示的碱基序列是GUA,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密码子.
(3)父母均正常,生了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女儿,可见此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患此病的女儿的概率为$\frac{1}{8}$.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突变率很低和往往有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请分析回答:
(1)在图A所示杂交过程中,植株甲所结的种子中储藏营养物质的细胞基因型为DDdRRr,播种这些种子,长出的植株将会产生基因型为DR、Dr、dR、dr的花粉,将这些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试剂处理,所得全部植株中能稳定遗传并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理论上占$\frac{1}{4}$,此育种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若将图A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Ddrr.
(3)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按照图A程序得到F2后,应通过人工选择的方式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增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图丙简单表示HIV的化学组成,其中小分子a到大分子A的过程发生在本题中的细胞的核糖体(填细胞器)上.人如果因艾滋病而死亡,则其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
(2)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等结构,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3)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糖蛋白.
(4)图丙中小分子b到大分子B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5)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单链RNA中碱基A、C、G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26%、32%,则通过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所占的比例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产生抗原物质 ②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③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特征 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络用的语言或文字 ⑥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