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反转录(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为了扩增目的基因,常常采用PCR方法达到目的,其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的有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
(2)根据图示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应用限制酶Ⅰ切割质粒以便于筛选,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连接.
(3)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时采用的方法是用用CaCl2处理细菌细胞获得感受态细胞处理,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共用一套密码子,写出目的基因在细菌B中表达的过程
(4)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说明大肠杆菌B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导入.接着采用分子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转录,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1)过程①是以mRNA为模板形成基因的过程,属于反转录,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为了扩增目的基因,常采用PCR技术扩增,其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的有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质粒如果用限制酶Ⅱ来切割的话,将会在质粒在出现两个切口且抗生素抗性基因全被破坏,故质粒只能用限制酶Ⅰ切割(破坏四环素抗性而保留氨苄青霉素抗性,即将来形成的重组质粒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生存,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目的基因两端都出现黏性末端时才能和质粒发生重组,故目的基因只有用限制酶Ⅱ切割时,才会在两端都出现黏性末端.黏性末端其实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这个切口上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连接.
(3)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时需要用CaCl2处理细菌细胞,以获得感受态细胞.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所以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过程是生长激素基因→mRNA→生长激素.
(4)因本题上有2个标记基因,但抗四环素基因被插入的目的基因破坏掉,因此剩下的是抗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如果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说明已经导入了重组质粒或普通质粒A,因为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的基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过程中,一般采用分子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转录,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故答案为:
(1)反转录(人工合成)   PCR   有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
(2)ⅠⅡ碱基互补配对
(3)用CaCl2处理细菌细胞获得感受态细胞      共用一套密码子

(4)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        分子杂交技术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h,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W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③显色后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④木塞处所显颜色与前期暗处理无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及其流动性
C.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D.受精作用过程有利于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如图所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两者都只有①B.前者只有①,后者有①、②和③
C.两者都只有②和③D.前者有①、②和③,后者只有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分子水平的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
B.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C.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D.对于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四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Y 小鼠.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廇细胞外,可能还有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细胞中有1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是200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体色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a0(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子和受精卵可育.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
(1)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0或2条.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3)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斑纹:无斑纹=1:1(不考虑性别)..基因型为A0aZbW与A0aZBZB家蚕杂交,得到F1,将F1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比例为$\frac{1}{8}$.有斑纹正常体壁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不能合成rRNA
B.乳酸菌细胞能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C.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内会发生碱基对之间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不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