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最新研究发现,分布于胃肠道的迷走神经有两类感觉神经元,一类是胃壁中的GLP1R接受张力刺激产生并传递“饱腹”信号;一类是GPR65通过分泌受体感受食物释放的化学信号,进而调控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胰岛素和瘦素也与饱腹感的产生有关,进而调节进食量。据图回答:
(1)迷走神经的这两类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信号转换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
(2)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瘦素浓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胰岛素和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通过释放______________将信号传递给脑干。
(3)Ⅱ型糖尿病人(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的症状之一是“多食”,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肥胖患者是瘦素基因突变引起的,结合生活经验,请你对该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大量内流 前者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后者将化学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降低 神经递质 Ⅱ型糖尿病人分泌胰岛素和瘦素的量少,不易引起脑干的饱腹中枢兴奋 定量合理饮食该患者缺乏瘦素,不容易产生饱感而启动饮食终止机制
【解析】
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大量内流造成的,两类神经元接受的刺激一类是胃壁中的GLP1R接受张力;一类是化学信号,因此信号转换的不同点是前者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后者将化学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2)由题图信息可知,胰岛素能促进瘦素的合成,两者共同作用于下丘脑调节饱腹感,因此当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时,瘦素浓度也会降低,下丘脑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3)若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而患糖尿病,说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引起瘦素的减少,进而不能刺激下丘脑产生饱腹感。
(4)若是瘦素基因突变造成的肥胖,则是由于瘦素不足,饱腹感不易产生,过量的饮食造成的营养过剩,因此要定量、合理地控制饮食,不能凭饱腹感来确定饮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
(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性,结果是产生一个或多个__________。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
(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表
组别 | 亲本组 | F1 | F2 | ||
抗病 | 易感 | 抗病 | 易感 | ||
实验一 | 甲×易感 | 0 | 18 | 113 | 345 |
实验二 | 乙×易感 | 15 | 0 | 256 | 81 |
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性性状。
(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F2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_________。
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注:F2中的1、4、7表现抗病,其余表现易感。
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科学院孙强团队对一流产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 “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下图为“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在放射冠和透明带间,可降低对卵细胞的损伤
B.过程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可为激发成纤维细胞核的全能性提供物质条件
C.过程③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可降低代孕母猴对“中中”、“华华”的免疫排斥反应
D.与模型小鼠相比,模型猴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者取生长良好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闭的影响
B.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且随浓度增加诱导效果增强
C.乙烯可能是通过调节水分的运输,从而调节气孔的开关
D.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这体现了两者相互协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使水稻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水稻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
注:GUS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能从无色变成蓝色
(1)将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________,与Ti质粒用____________酶处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用________处理农杆菌后获得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添加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经筛选1得到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3)取某品种水稻的幼胚,进行消毒处理,接种到培养基中,水稻幼胚细胞发生___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用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该愈伤组织。
(4)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____________。
(5)为获得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水稻,还需要在个体水平进行抗性测试。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筛选出对草甘膦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水稻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某棉农在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有人认为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如图所示的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要验证推测,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并在图B的1、2位置应分别放置________和________。
(2)将乙组和修改后的丙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______________,则推测正确。
(3)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组落叶数量基本相等,则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干旱条件下,脱落酸(ABA)抑制该植物茎叶的生长
B.由图乙可知,干旱条件下,脱落酸(ABA)有助于植物根的生长
C.综合分析可知,干旱条件下,脱落酸(ABA)表现出两重性
D.脱落酸(ABA)可影响基因(组)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发现细胞中DNA损伤较小时,p53蛋白会导致细胞停止分裂,促使细胞自我修复并继续分裂,若损伤较大则诱导细胞凋亡。经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过程中,p53也发挥着某种作用,影响细胞的增殖(如下图),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
B.HBV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有机物
C.HBV的合成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D.由图推测p53蛋白属于肿瘤抑制因子,若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肝细胞将不能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e字母表示能量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营养级越短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B.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能量是属于a
C.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D.f中所含能量可再被分解者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