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设计及分析
问题来源: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认为是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另一种主张认为是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现提供变形虫、3H——胆碱(磷脂的成分)和其它必需仪器,请根据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设计实验过程,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设计:1.将部分变形虫置于含3H—胆碱介质中培养,使其膜被标记。
2.将已标记的核移入至未标记的去核的变形虫中,在无标记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使其进行________。
3.检查新形成的________。
预测结果1.________。
结论1.________。
预测结果2.________。
结论2.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研究目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推荐器材:温度计,pH试纸,试管,烧杯;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蒸馏水,本尼迪特试剂等。
(3)实验原理: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等还原性糖。利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会产生 ▲ 沉淀。
(4)操作步骤(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 试管 | ||
A | B | C | ||
1 |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2 | 注入蒸馏水 | 1mL | ―― | ―― |
3 |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 ―― | 1mL | ―― |
4 | 注入盐酸 | ―― | ―― | ? |
5 |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6 | 60℃水浴保温 | 5min | ||
7 |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边加边振荡 | 2mL | 2mL | 2mL |
8 | ? | 2 min | ||
9 | 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变化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分析下图l中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和图2中运动前后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1)图1中可引起下丘脑兴奋的信息分子有 。
(2)某人体内缺碘,分析图l中激素①、②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
(3)下丘脑调节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属于 。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4)①现有a、b、c三只小白鼠,a正常,b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c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图2是 (填写字母)小鼠的血糖含量变化图;图2中与cd段有关的激素有 。
②对a、b两只小白鼠的尿液进行还原糖鉴定,依次出现的颜色是 。
③对b、c小白鼠来说, (填写字母)小白鼠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
Ⅱ.去年冬季安徽六安部分温室种植了辣椒,为探究高浓度磷酸一铵(MAP)溶液对辣椒光合速率的影响,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材料:温室盆栽的辣椒,8mmol/I.磷酸一铵(MAP)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
分析测定仪等。
(2)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 的辣椒植株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②每天下午6点分别将 喷洒在A、B两组的辣椒叶片上,次日上午10点测定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见下图,由图得出的结论是 。
(4)专家们用硫酸钾(SOP)溶液设计实验,证明了2mmol/L硫酸钾(SOP)溶液和8mmol/L磷酸一铵(MAP)溶液效应相同,若将二者共同使用,则存在累加效应。请在下面用柱形图绘出光照强度为400mol·m-2·s-1时的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mL3%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2mL3%蔗糖溶液 |
- |
- |
- |
+ |
+ |
+ |
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2mL本尼迪特试剂 |
+ |
+ |
+ |
+ |
+ |
+ |
红黄色深浅 |
++ |
+++ |
+ |
- |
- |
- |
据表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温度
B.本实验的因变量是红黄色的深浅程度
C.可用于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组合有①④或②⑤
D.本实验可用碘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进行结果的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研究目的: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推荐器材:温度计,pH试纸,试管,烧杯;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蒸馏水,本尼迪特试剂等。
(3)实验原理: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等还原性糖。利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会产生 ▲ 沉淀。
(4)操作步骤(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
试管[来源:.com] |
||
A |
B |
C |
||
1 |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2 |
注入蒸馏水 |
1mL |
―― |
―― |
3 |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
―― |
1mL |
―― |
4 |
注入盐酸 |
―― |
―― |
? |
5 |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6 |
60℃水浴保温 |
5min |
||
7 |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边加边振荡 |
2mL |
2mL |
2mL |
8 |
? |
2 min |
||
9 |
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变化 |
? |
①在本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是 ▲ 。
②在实验步骤4中C试管加入的盐酸的量是 ▲ 。
③实验步骤8应如何操作? ▲ 。
(5)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在试管A、B、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
②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