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 |
B. | 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 |
C. | 当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增长率为0 | |
D. | 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空间分布 |
分析 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标志重捕法
(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解答 解:A、捕食关系为种间关系,A错误;
B、调查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正确;
C、螳螂的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螳螂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不是0,C正确;
D、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空间分布,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 | B. | ②④ | C. | ①② | D. | 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 |
B. |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 |
C. |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 |
D. |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多肽分子式中X=32,Y=5 | |
B. | 控制合成该多肽的基因中至少含有15个碱基 | |
C. | 该多肽合成过程中需要3种tRNA运输氨基酸 | |
D. | 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生理活动是DNA的复制 | |
B. | 甲链和乙链的“G”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 |
C. | 若甲链中碱基改变,则对应的密码子一定改变 | |
D. | 若乙链中碱基改变,则对应的氨基酸一定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温度/℃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 |
光照强度/lx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开始时CO2量(单位)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12h后CO2量(单位) | 4.5 | 5.1 | 3.5 | 5.4 | 1.9 | 5.9 | 2.0 | 5.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验证生物膜流动性的方法是荧光标记法 | |
B.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膜,但要观察磷脂双分子层则需使用电子显微镜 | |
C. | 可用同位素标记法来了解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 | |
D. |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常用科学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该反应式也适用于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蓝藻 | |
B. | 追踪CO2中氧原子的转移情况时,该氧原子能转化成氧气 | |
C. | 该反应式中,CO2消耗的场所与H2O消耗的位置不同 | |
D. | 当植物体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云南省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生物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B.人工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