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较低
B.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C.感染HIV后的病人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D.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机率较健康人群高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 解:A、HIV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病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较低,A正确;
B、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而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因此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正确;
C、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感染HIV后的病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发挥作用,C错误;
D、艾滋病患者免疫能力降低,其患恶性肿瘤的机率较健康人高,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病毒的繁殖过程,掌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双氯芬酸是一种全球性环境污染物.研究发现,双氯芬酸对浮游绿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浮游绿藻的有氧呼吸强度
B.双氯芬酸能对浮游绿藻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C.双氯芬酸污染会使浮游绿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
D.双氯芬酸不会对浮游绿藻的无氧呼吸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减数第二次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分裂前间期D.无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1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实验起始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
(2)若实验中漏斗内溶液(S1)为30%蔗糖溶液,漏斗外溶液(S2)为30%葡萄糖溶液(注:蔗糖分子不能穿过半透膜),则实验中S1液面的变化情况是:B.
A.保持不变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上升
(3)图2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
(4)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2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光照是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经实验测定鸭跖草的气孔在光下张开时,保卫细胞的钾浓度高,远远高于周围细胞中的钾浓度,在黑暗中气孔关闭时,保卫细胞钾浓度低.有人提出钾离子对气孔开度有影响.(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请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验证钾离子对气孔开度(即开启的程度)的影响.要求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新鲜蚕豆叶:0.5%KNO3溶液:0.5%NaNO3溶液、蒸馏水、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恒温箱、培养皿、台灯.
②实验步骤:
a取3个洁净的培养皿,编号为甲、乙、丙;
b在甲培养皿中加适量的0.5%KNO3溶液,在乙培养皿中加等量的0.5%NaNO3溶液,在丙培养皿中放等量的蒸馏水.
c撕蚕豆叶表皮若干分别放入上述3个培养皿中,放入25℃恒温箱中,使溶液温度达到25℃;
d将培养皿置于人工光照条件下照光半小时;
e分别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③预测实验结果甲培养皿中的表皮气孔开度大,乙.丙培养皿中的表皮细胞气孔开度相同,都较小.;
④将叶表皮放入25℃恒温箱中的主要原因是25℃是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在培养皿中加入0.5% NaNO3溶液的目的是排除NO3-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了小鼠体内,得到了超级小鼠,此转基因技术的受体细胞是(  )
A.去核卵细胞B.受精卵细胞C.乳腺上皮细胞D.任意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列是温室效应与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请回答:
(1)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人类过度使用泥碳、煤和石油等,直接向大气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过度变暖(即过度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乱砍滥伐树木,使得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植物大为减少.
(2)为解决过度的温室效应,我们对绿色植物等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能将大气中过多的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等;其次,为提高人类对光能的利用率,我们可以模拟光合作用的原理,设计出人造自然光捕捉系统,设计出人造光源能量转换装置,有利于解决能源匡乏的问题.
(3)将小球藻放在一密闭玻璃容器内,使其置于适宜温度的暗室中,并从第 5 分钟起给予适宜光照.
 ①给予光照后容器内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在 5-20 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使得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减少,抑制了其光合作用.
③在第 20 分钟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碳酸氢钠会增加二氧化钠的浓度,从而促进了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产生不断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国科学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的表达载体导入玉米细胞,最终培育出“转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玉米”.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sb401基因可以通过PCR技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该过程为:目的基因DNA受热后解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耐热的DNA聚合酶(或Taq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了便于sb401基因与Ti质粒连接,应怎样处理含该基因的DNA分子和质粒?用同一种限制酶同时切割含该基因的DNA分子和质粒.
(2)③过程为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的过程,常用常用钙离子(或氯化钙)溶液处理农杆菌,使其转化为感受态.⑥过程得以实现,与Ti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密切相关.
(3)目的基因能否在玉米植株中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上.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示一段时间内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放牧强度较低时,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提高
B.不同的放牧强度,导致各种植物种群的K值变动,但均呈S型增长
C.储存在植物中的能量是其同化的能量
D.食草动物通过对植物的取食可导致植物种间竞争力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吉安第一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H2O2作为底物

B.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可用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表示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