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如图是验证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CO2是种子有氧呼吸产生的
C.若去除A装置,则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D.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O2,以确保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分析实验装置可知,A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无二氧化碳,C中澄清的石灰水是验证B排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解答 解:A、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细胞呼吸有光、无光都能进行,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会变混浊,A错误;
B、种子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被A中NaOH吸收,因此,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B正确;
C、若去除A装置,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仍会变混浊,C错误;
D、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确保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呼吸作用的条件,分析实验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条件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兴趣小组用某品种的大麦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诱导α-淀粉酶合成的影响”的预实验.其基本步骤如下:
①用刀片将大麦种子切成有胚、无胚两半,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浸泡48h.
②按表在培养瓶中加入相应的试剂和材料,在30℃下振荡培养12h.
瓶号缓冲液(mL)赤霉素溶液实验材料
浓度(mol•L-1用量(mL)有胚种子(个)无胚种子(个)
12010
22010
312×10-8110
412×10-7110
512×10-6110
612×10-5110
③取6支试管,编号并各加入1mL 0.1%淀粉溶液,再从上述培养瓶中各吸取0.2mL溶液加入对应编号试管并摇匀.将试管置于30℃恒温水浴保温10min,然后在各试管中立即加入2mL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请回答:
(1)大麦种子去胚的原因是排除胚产生的赤霉素对实验的干扰.根据1号瓶对照所得结果可做出胚可产生赤霉素的推测.
(2)步骤②中,30℃下振荡培养12h的目的是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
(3)步骤③中,若6号瓶蓝色最浅,但不能判定该赤霉素浓度是诱导α-淀粉酶合成的最适浓度.欲判定其最适浓度,进一步的实验是增设高于6号瓶的赤霉素浓度梯度的实验.
(4)若不用碘液显色方法来判定α-淀粉酶的活性,还可用检测还原糖的方法来判定.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测定的是淀粉消耗量(底物消耗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含176个氨基酸的直链肽链构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参与合成该多肽的细胞器应该有4种
B.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应该有20种
C.合成该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应该有175个
D.该多肽的模板mRN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最多可有6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生命活动中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
B.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
C.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
D.同物种的精子与卵细胞能相互识别,完成受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4)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
(5)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CO2
(6)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不能.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7)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8~25℃.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30~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③在细胞中可以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B.②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含有能量
D.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无氧呼吸,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释放量表示,原因是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对于人体来说,安静状态时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名称)的呼吸方式与此相类似.
(2)图乙中B点的CO2量来自无氧呼吸,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frac{1}{13}$.丙图中曲线DE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此时有氧呼吸程度也较弱.
(4)图丙中无氧呼吸消失点对应的O2浓度是I;你认为O2应调节到H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储存,试说明理由: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用三种植物激素依次单独处理矮化豌豆植株、拟南芥叶片和菠萝植株,则矮化豌豆植株明显增高,拟南芥叶片衰老变黄,菠萝植株提早开花,这三种植物激素分别是(  )
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生长素B.赤霉酸、脱落酸、乙烯
C.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D.赤霉酸、生长素、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甲状腺素(简称T4)不仅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实验动物反应敏锐.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一种防腐剂)对蝌蚪的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材料:甲状腺素片,MIT制剂,直径20cm的玻璃培养缸4个,研钵,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清水,电表,停表.
(1)将体长2cm~3cm日龄相同(或“发育状况相同”)的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L的清水.
(2)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mg的MIT制剂;D缸加入120mg的T4和30mg的MIT.
(3)每两天换水一次,连续饲养20天后,从下向水缸的底部一半照射一定强度的光束,蝌蚪会出现避光行为,观察、记录四组蝌蚪避开光束所需要的时间并计算平均值,记为a、b、c、d,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后续实验: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饲养20天后,所有蝌蚪都发育为成蛙.再分别剥离A、C两组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在M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甲、乙电表将检测到电位变化,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出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记为T1、T2.该后续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在突触处的传递,或两者兼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