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白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出一只黑色小羊,问它们生黑羊的几率是(  )
A.25%B.50%C.75%D.100%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 解:已知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A)对黑色遗传因子(a)是显性.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出一只黑色小羊,说明亲代白色公羊与白色母羊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其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所以它们生黑羊的几率是25%.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信息判断子代黑羊的基因型,根据子代推断出亲代的基因型再进行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过程的实质是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
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生态系统只有保持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才能长期维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示存在于某变异水稻叶肉细胞中的一种多肽化合物,请回答:
(1)该化合物由2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肽键的结构简式为-CO-NH-.
(2)合成该化合物的场所是核糖体,与其合成有关的核酸除mRNA以外还有tRNA、rRNA,
(3)据研究该物质只存在于叶肉细胞中,试分析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研究发现叶片中因为有了这种物质而在中午不易发生气孔关闭,试推测含有这种物质的变异水稻的产量比普通水稻要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见图1).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Pi和磷酸丙糖通过磷酸转运器的运输严格按照1:1的反向交换方式进行).

(1)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可以被卡尔文循环所利用,将物质C转化为磷酸丙糖.图1中物质C是CO2
(2)据图推测,磷酸转运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据图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D(多选).
A.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蔗糖也可以用于合成淀粉
B.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经此转运器转运进叶绿体的磷酸会减少
C.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不利于淀粉的合成
D.若磷酸丙糖运出过少,可能会抑制卡尔文循环
将小麦绿色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
(4)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减少.
(5)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6)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6×10-8mo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注意避开大叶脉),抽出小叶圆片内的气体,并在黑暗处用清水处理使小叶圆片细胞间隙充满水,然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富含CO2溶液的小烧杯中,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得各组小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需平均时间,将记录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1.

(1)与a浓度相比,b浓度时小叶圆片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薄膜上[H]的生成速率快 (填“快”、“相等”或“慢”),此时小圆片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
(2)当CO2浓度大于c时,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小叶圆片中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减慢 (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3)另取若干相同的小叶圆片分别置于溶液CO2浓度为a的小烧杯中,选用40W的台灯作为光源,通过改变光源与小烧杯之间的距离进行实验(实验温度保持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图2曲线(X1>0).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限制B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C点的含义是小圆片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为零)时光源与小烧杯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1895年E.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分子.
(2)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细胞膜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或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3)科学工作者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将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起初,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均匀分布,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因为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②若在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将融合细胞置于0℃条件下保持40min,则融合细胞仍是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这说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
③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填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A~D代表体液的各组成部分,说出其名称:A血浆,B组织液,C细胞内液,D淋巴.其中A、B、D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壁结构完成.
(3)B与C之间的水的交换方式是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消化道中的氨基酸进入A液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A液与B液和D液的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后两者该物质相对含量较少.D液体直接来自B液(或组织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哪些物质进出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密切相关(  )
①尿素通过细胞膜
②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