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此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开展生态旅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稻田中微生物(分解者)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5)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6)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①②③(填序号).
①与水稻竞争光照的营养        ②消费者摄食           ③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贵州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传统发酵技术的是( )

A.通过微生物的培养生产胰岛素 B.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C.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 D.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腐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贵州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汕头市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2000年之前是沿岸城市工业排污的主要渠道。2001年沈阳境内37处排污口被切断,同时建立了污水处理厂,以降解污水中有害的有机物。从2006年起,沈阳每年都会向浑河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虾、螺等生物,以改善生态环境。但违反“禁止捕鱼”的行为也时有出现。专家指出:浑河鱼不宜食用,因为部分鱼体内生存着一种乳白色小虫即“日本鱼怪”,它会使鱼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会使鱼丧失生殖能力,但“日本鱼怪”可以入药,有解毒、止痛之功效。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距排污口较近的水域,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排污口的下游,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

(3)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4)切断排污口以控制干扰程度,使污染不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5)向浑河投放鱼、虾、螺等生物,目的在于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

复杂,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日本鱼怪”与鱼的关系为__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日本鱼怪”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了它具有_________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汕头市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汕头市高二上学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用同位素示踪法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的选项正确的是(  )
A.图中有7条食物链
B.螳螂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
C.螳螂和黄雀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D.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绿色植物、各种动物和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