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如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乙图为获得抗虫棉技术的流程.图中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卡那霉素.
(2)随着科技发展,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若乙图中的“抗虫基因”是利用甲图中的方法获取的,该方法称为PCR技术.图中①过程与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相比,该过程不需要DNA解旋酶.③是在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填“酶的名称)作用下进行延伸的.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的具体方法是使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与提取出的mRNA分子做分子杂交.
(4)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C、D、E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5)科学家将植物细胞培养得到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了神奇的人工种子,以便更好地大面积推广培养.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DNA分子的过程,其中①表示高温变性过程;②表示中温复性过程;③表示低温延伸过程.
分析乙图:乙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B表示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和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C表示脱分化过程;D表示再分化过程;E表示个体发育过程.

解答 解:(1)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C过程为诱导选择,既要诱导出愈伤组织还要进行筛选,筛选出被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的叶片细胞,淘汰掉普通细胞,则放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
(2)甲图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图中①为高温变性过程,与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相比,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③是中温延伸过程,该过程是在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作用下进行延伸的.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常用分子杂交技术,即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为探针与提取出的mRNA分子杂交.
(4)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C、D、E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5)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因此将植物细胞培养到胚状体,再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制成神奇的人工种子.
故答案为:
(1)农杆菌转化法     卡那霉素
(2)PCR技术    DNA解旋    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
(3)标记的目的基因     mRNA分子   
(4)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5)胚状体(或答“不定芽”“顶芽”“腋芽”等)

点评 本题结合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考查PCR技术、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扩增DNA的具体过程;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及条件,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天津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八)(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甲图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乙图人体物质交换中体内细胞与B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D.丁图可表示人体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
A.分裂期和分裂间期B.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C.分裂间期和分裂期D.间期、前期、中期、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次生杂木林5511.51
灌丛5116.36
农田213.94
人工马尾松林2314.39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消费者,次生杂木林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2)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最低的原因是营养结构最简单;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或栖息空间.
(3)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4)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乙是捕食者.甲乙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C.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大脑皮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D.单侧光照→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增加→向光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分子较小而有脂溶性,进入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蛋白结合,形成R1,R1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进而生成IP,IP发挥作用体现激素的生物效应,使肾小管细胞加强对Na+的重吸收.以下对此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的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B.R1从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过程不需消耗能量
C.IP可能促进肾小管细胞中有机物分解供能
D.肾上腺盐皮质激素有助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该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3)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
(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240kg.
(5)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目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绿藻,理由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上题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植食性比例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果蝇个体小、易饲养,繁殖速度快,是遗传实验的首选材料,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雌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1个配子.
(2)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E和e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则纯合灰体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F2中E和e配子的基因频率比是1:1;若在F1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预测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3)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对(2)中的预测原因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预测.(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类型配子活力相同)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③结果预测: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研究者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用棋子进行了如下实验:先从布袋里的白棋子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48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黑棋子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45个(其中黑棋子8个),则布袋中原有棋子有270个,其中将白棋子换成黑棋子相当于标志.
(2)某种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因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沿地表随机分布,是否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否,理由是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3)研究者构建了某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共有的同化量流向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乙指的是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丁指的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可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