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
B. | 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生物在进化 | |
C.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 | |
D. |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遗传多样性 | B. | 物种多样性 |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 | D. | 个体多样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 | B. | 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 | ||
C. | 实验中要不时翻动琼脂块 | D. | 不同琼脂块中NaOH的扩散深度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 |
B. | 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 |
C. |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 |
D. | 图中曲线甲、乙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花生籽粒匀浆可用于脂肪的检测,不能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 |
B. | 调查人群白化病发病率时,应调查多个患者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 |
C. |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对根尖进行固定 | |
D.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替代人口腔上皮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福建龙岩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的ATP均在生物膜中产生
B.甲状腺细胞与神经细胞上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不同
C.根尖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DNA和RNA自由进出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都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内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样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
B.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丰台普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