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9中A、B所示。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1l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在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 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 hm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l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头。
A.30 B.32 C.64 D.96
②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4)某同学为了调查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选取并确定合适的样方面积。
②在该植物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算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该设计步骤中的科学性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错误 。(2分)
②更正 。(2分)
(1)竞争 (2)B D(3)D BC
(4)取样方法不对(1分);应在该种群地中随机取样(1分)。
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1分);应以调整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1分)。
解析试题分析:(1)S1和S2在两种温度下,种群数量都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因为捕食关系不会导致一个种群的消亡,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在B点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补充量最大;在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3)①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初次标记数:总数=重捕标记数:重捕总数,则N=96;②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应满足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中,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理论上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4)样方法实验设计时应注意随机取样,种群密度的计算应取平均值。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之间的关系以及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美国科学家使用了年轻女性捐献的卵子,以及2名志愿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克隆出了5个人体胚胎,进而可以开发出有研究价值的胚胎干细胞。请回答:
(1)上述过程中主要应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 、 。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 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 。
(2)将胚胎干细胞用于检测有毒物质是否引起了基因突变,可采用 技术。
(3)若选用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对其 做到均等分割。
(4)胚胎移植是否能成功,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可能的生理基础是 。
(5)上述克隆技术引发了伦理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 克隆人,不反对
克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加那利群岛一年生的某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花)。某一年某种原因外来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开紫花)的种子。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上述植物群体构成了一个 ,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
(2)AA和Aa种子到来几年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和 ,该群体的基因频率改变是________的结果。
(3)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4)假如环境改变前的群体,和环境改变后到来的群体之间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 (相同/不同)的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确定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利用单体(2n-1)和三体(2n+1)确定基因所属染色体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Ⅰ.动物多为二倍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是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①对二倍体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______条染色体,果蝇的单体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类型。
②在果蝇群体中,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由a基因控制;现利用__________果蝇与纯合野生型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通过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从而判断无眼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③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中出现野生型果蝇和无眼果蝇且比例为1∶1;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Ⅱ. 现有两种类型的(2n+1)玉米,即第6号或第10号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如下表:
三体 | 配子 | ||
2n +1 | n+l(非常态) | n(常态) | |
♀能参与受精 | ♂不能参与受精 | ♀、♂均能参与受精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分)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由 (填标号)共同组成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有 和 (填标号)。
⑵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处于饥饿状态时,机体在 激素的作用下,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浓度明显增加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分)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_________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分)下图1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2、图3是图1中某一结构放大后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表示的结构是 。
(2)图2中1表示__ ___ 。
(3)兴奋在图2中的传递特点是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_______ ___________的控制。
(5)若是手指被针刺,在发生缩手反射的稍后,机体还会在 形成痛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一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一⑦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___(填序号)。
(2)结构⑥、⑦中,能增大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_,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_______,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6)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艾滋病病毒与图中结构_______(填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