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ABCD
装置容器内
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O55
无菌水/mL--55
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
温度(℃)525525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d,在不同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某同学第5d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台盼蓝是一种大分子染料),
②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统计不被(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M×106个.

分析 通过建立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
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frac{0.1}{400}$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答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分析实验表格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温度和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浓度,因此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一个大方格观察值÷1个大方格容积×稀释倍数×溶液体积=M÷(1mm×1mm×0.1mm×10-3)×10×10=M×106个.
故答案为:(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4)M×106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诱变育种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诱变育种(  )
A.使生物进行对人有利的突变B.按计划定向改良,有利变异稳定
C.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以上表述均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环内环境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奈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又将进一步设计实验探究奈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七个烧杯,分别编号为1~7,2~7号烧杯中配制等量有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1号烧杯中装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二步:将月季枝条随机均分为7等份,将7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相应溶液中一段时间;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数量,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2)8ppm的萘乙酸溶液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作用.
(3)选择枝条时,枝条上要保留一些幼芽或幼叶,这是因为幼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4)预实验中设置清水组(即奈乙酸溶液为0ppm)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5)预实验之后若要进一步确定奈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则应如何进行实验?在奈乙酸(NAA) 浓度为2~6 ppm之间划分一定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

细胞壁

光合作用

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

A

蓝藻细胞

B

洋葱根尖细胞

C

兔成熟红细胞

D

蛙受精卵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1: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含氮化合物,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生物体中绝大多数的酶、细胞中许多重要的结构和某些激素都是蛋白质.
(1)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每种蛋白质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
(3)两个氨基酸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叫做脱水缩合.
资料2:图式中R、R’、R”、R’’’可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团或碳链.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键.

资料3:现有两种氨基酸,如图所示:

(4)资料2中的肽链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C(用字母表示).
(5)资料3中的两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H、-CH2-CH2-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涉及碱基 A 与 U 配对的过程②③④⑤
B.图甲为染色体 DNA 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C.生长激素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D.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容器中进行培养(见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容器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B.4个容器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近似“J”型的增长
C.容器Ⅲ内种群的K值与容器Ⅱ不同
D.容器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容器Ⅱ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石门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内激素分泌量最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激素A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B.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D.给动物补充激素C可用饲喂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