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HIV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被HIV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是T细胞
B.T淋巴细胞受HIV病毒刺激会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HIV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D.人体在对抗HIV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时,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
C.尿素、Ca2+、氨基酸、载体
D.Na+、HPO42﹣、葡萄糖、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每消耗1分子的ATP,它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 泵入细胞内。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B.Na+-K+泵的跨膜运输使细胞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差
C.Na+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时需要消耗ATP
D.Na+-K+泵为静息电位产生储备了细胞内液的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 . 现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 , P1~P4).
(1)此题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 .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 .
(3)能够完整的完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细胞器存在于 .
(4)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部分是 .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兰州环保部门对流经我市黄河中段水域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的操作和配方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该计数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和琼脂以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待各成分都熔化后,调整pH和灭菌,待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___________。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呈黑色菌落,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
(3)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样液中的大肠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_________。
(4)要检测样液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取1ml河水样本,加入9ml无菌水,充分混匀后,在5个平板上用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ml样液,在37℃的培养箱中放置48小时,5个平板上的黑色菌落数分别为5、51、50、49、102。据此可得出1ml河水样本中活菌数为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细胞或物质的名称:B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
(2)A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C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与此方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3)图中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图中3、4过程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免疫过程。
(4)人感染细菌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_____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5)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_____病;若抗体结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同一抗原刺激后会引起疾病,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③可以进入A、B、C
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
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
D.B产生的废物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