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与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B.①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③
C.②中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中的缓冲对有关
D.若④为脑细胞,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在滤纸上相距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 )
A.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C.叶黄素和叶绿素b D.叶黄素和叶绿素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B.生物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C、H、O、S四种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类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胞胎(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作答:
(1)该病是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6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9号个体的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间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植物Ⅰ气孔导度 | 38 | 35 | 30 | 7 | 2 | 8 | 15 | 25 | 38 |
植物Ⅱ气孔导度 | 1 | 1 | 20 | 38 | 30 | 35 | 20 | 1 | 1 |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 , 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 此特性的植物其细胞内水的含量相对较高.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 浓度之外,还有(指出两种).
(4)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丙图表示一天内某时间段密闭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甲中图C点产生ATP的场所有 . 甲乙丙三图中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依次为 . 如果在缺镁的条件下,B点将向方移动.
(5)请写出甲图A点有氧条件下的总反应式: . 若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则C点与B点相比较,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填“较多”、“较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
(2)①②④分别表示 、 和 ,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②增多的实例 。
(4)①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
(5)如果图中③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自噬与溶酶体密切相关,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溶酶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都能被细胞再利用
C. 细胞自噬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细胞内的ATP能为细胞自噬直接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稳态的概念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