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研究人员对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及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B.某种灌木入侵导致大部分沙棘死亡可能引起群落演替
C.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代表暂未利用的能量
D.6 ~10年间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
【答案】A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反映的是暂未利用的能量。题图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先增加后减少,直至趋于稳定,而生物量在持续增加至趋于稳定。
A、由图可知: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该数量的变化没有呈“S”型增长,A错误;
B、某种灌木入侵导致大部分沙棘死亡,但原有土壤条件得以保留,还保留有其他植物,因此可能引起群落发生次生演替,B正确;
C、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是指沙棘种群固定的总能量中没有被自身的细胞呼吸消耗、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没有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因此代表暂未利用的能量,C正确;
D、6~10 年间,种群密度在急剧下降,而生物量在不断增加,说明此时间段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D正确。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纤毛蛋白-1(NRP-1)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新型受体,通过参与多种信号转导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本研究将为NRP-1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乳腺癌提供数据基础。
(1)取乳腺癌(MCF7)组织块,运用__________技术获得MCF7细胞用于后续实验。用重组的人_________蛋白对小鼠进行注射,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制备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培养孔中的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细胞”),应用__________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获得NRP-1单克隆抗体(NRP-1 MAb)。
(2)提取正常组织细胞和MCF7细胞的总蛋白,设置空白对照,加入NRP-1 MAb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如下:
该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____。
(3)将MCF7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等量注入4组裸鼠右前腋下,接种后3天开始给药,共给药7次。每隔5天测算一次肿瘤的体积,如下图所示:
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从上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4)结合题干信息,综合以上研究请你推测NRP-1 MAb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5)注射不同剂量NRP-1 MAb 33天后,剥离肿瘤组织称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____。综合比较(3)和(5)的实验结果,可见中高剂量和低剂量的NRP-1 MAb在降低肿瘤体积和降低肿瘤重量上出现了不一致性。
(6)基于以上研究,科学家们对该抗体的用药方式有两种观点:谨慎用药和适宜浓度用药。你支持哪个观点,并说出理由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填标号)。
(2)过程①是在_________的薄膜上进行的,该过程为_________反应阶段。
(3)⑤表示_________的第三阶段。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主要有_________和适宜的__________。
(4)上述①~⑤过程中,①、③、④、⑤都能产生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incident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血清 | iPSC | DB7 | MEF |
免疫组 | 77 | 82 | 8 |
空白组 | 10 | 8 | 9 |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____________免疫。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具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__________,iPSC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应用前景。
实验二:为了验证iPSC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F填入①~④处,则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2是______,它与____(填标号)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5是_________,排列在内侧。
(2)5中与G配对的碱基是______,它们之间通过______相连接。
(3)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_________平行的,在空间上呈双螺旋结构。
(4)若让你制作一段含60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你需要准备的代表磷酸的圆形、代表脱氧核糖的五边形塑料片的数量应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表示探究酶特性的相关实验,各试管含有等量和等浓度的淀粉溶液。按图中所示处理,经充分反应后各管均滴入适量的碘液,溶液最可能不变蓝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①的目的是将优良性状集中
B.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
C.④表示诱变育种
D.⑤⑥表示多倍体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4)题。
芬太尼:从“天使”到“魔鬼”
芬太尼一直是我国及国际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2019年4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芬太尼通常用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在同类药物中,芬太尼是药效非常强的一种,它的作用强度大约相当于吗啡的50~100倍,海洛因的25~40倍。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较快等特点,适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但长期使用会成瘾。
芬太尼作用机理是:当其与某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抑制Ca2+内流、促进K+外流,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芬太尼的典型副作用包括嗜睡、困倦和恶心,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和长期使用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致的成瘾。如果没有医学专业人员迅速解决,呼吸能力降低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控制过量风险,芬太尼作为治疗药
物的使用都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进行。医生在调整药物剂量时都非常谨慎小心。
真正严重的问题是所谓非医用芬太尼(毒品),不法分子很容易用化学原料直接合成新的衍生物,不需要从罂粟中提取。这些新生的物质,作用效果与芬太尼相似,能镇痛、有成瘾性,作用强度往往更高。因此,把芬太尼当作是海洛因之类传统毒品的“低成本替代品”和“增强剂”。而不法分子不可能像药理学家那样,对它们进行毒理研究。结果就是,因芬太尼类物质滥用而死亡的人节节攀高。
芬太尼可以是缓解人类疾苦的“天使”,也可以成为让人坠入成瘾深渊的“魔鬼”,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如何去管理和使用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疼痛由一些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使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神经冲动)以___________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在___________产生痛觉。芬太尼作用于下图中的__________(填写“受体1”或“受体2”),使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从而起到镇痛效果。
(2)芬太尼的作用是___________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导致呼吸能力降低。CO2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调节。
(3)你如何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芬太尼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这一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H ]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
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①过程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