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英文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试管号1234
蒸馏水1.41.41.4A
pH7.5的缓冲液0.20.20.20.2
纤维素悬浮液0.30.3B0.3
微生物A提取液0.1
微生物B提取液C
微生物C提取液0.1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在沸水浴中煮沸2-3min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试管号123
添加提取液微生物A提取物微生物B提取物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因变量酶促反应生成葡萄糖的速率,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深浅.
(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仅从酶结构上考虑,原因有不同酶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以及空间结构不同.
(3)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实验设计原则.
1、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
2、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酶的活性不同.
3、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解答 解:【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目的是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因此单一变量是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其他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分析讨论】(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因变量酶促反应生成葡萄糖的速率,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深浅.
(2)不同酶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以及空间结构不同,所以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
(3)微生物B的提取液与班氏试剂反应后的颜色最深,说明微生物B中的纤维素酶活力最强,产生的葡萄糖最多.因此微生物B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2)如下表

【分析讨论】
(1)不同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     酶促反应生成葡萄糖的速率(其他合理答案也行)       试管内溶液颜色的深浅
(2)不同酶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以及空间结构不同 
(3)微生物B

点评 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乙病是由位于X或者常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frac{1}{36}$.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frac{1}{60000}$.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frac{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1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进行.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葡萄糖,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结构和作用最相似的物质是糖原.若物质A在动物、某些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少是细胞内良好的贮能物质,则A是脂肪.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检测.
(2)物质b是氨基酸,物质B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物质c是核糖核苷酸.物质C是RNA.
(3)植物细胞中最外层特有的多糖是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需要利用R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
D.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若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一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4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6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
A.3次B.4次C.5次D.6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A属于动物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其主要依据是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有中心体.
(2)图A⑥中所指的是核糖体,它是细胞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
(3)图B⑤中是线粒体,它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的场所.
(4)图B中有三种细胞器未标上编号,请写上它们的名称叶绿体,液泡,内质网.
(5)在制备纯的细胞膜时,不选用图中的细胞A或B,而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更容易成功,其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图中甲细胞可产生抗体,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细胞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是[2]细胞核;在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7(用数字标号表示),膜面积有所增加的结构是[5]细胞膜,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是1(用数字标号表示).
(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
细胞器蛋白质(%)脂质(%)核酸(%)
6728微量
59400
39059
其中,甲、丙分别是1、4(用数字标号表示).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3(用数字标号表示).
(4)若该细胞吸入18O2,一段时间后,最先检测到18O的细胞器是[1]线粒体.
(5)该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出细胞可穿过0层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西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容易饲养,产生的后代多,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

B.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

C.果蝇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D.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红眼果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