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某同学走路时右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右腿的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的继续作用,而左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如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7个.
(2)当反射活动进行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填“相同”或“相反”).
(3)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中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由图分析可知,同一神经元在一次反射活动中产生的神经递质可以有多种(填“只有一种”或“可以有多种”).
(5)右腿的弯曲和左腿的伸展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先右腿(填“先右腿”、“先左腿”或“同时”),据图说明你判断的依据是兴奋传导到左腿肌肉比传导到右腿肌肉多经过一次突触.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复杂的反射过程.图中含有7个神经元、6个突触.①处是抑制作用,②③④处是促进作用,导致受刺激的腿的收缩,另一条腿迅速伸直.
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该图含有两个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先到达②,后到达④,因到达④要经过的突触多,传导途径长.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
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区→未兴奋区,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膜外电流方向是未兴奋区→兴奋区.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与膜外方向相反.

解答 解:(1)根据图示可知,参与这一活动的突触有6个,那么至少有7个神经元,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决定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间突触传递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所以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①处是抑制作用,②③④处是促进作用,导致受刺激的腿的收缩,另一条腿迅速伸直,同一神经元在一次反射活动中产生的神经递质不同可以有多种.
(5)右腿的弯曲和左腿的伸展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先右腿,原因是兴奋传导到左腿肌肉比传导到右腿肌肉多经过一次突触.
故答案为:
(1)7    
(2)相同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可以有多种
(5)先右腿     兴奋传导到左腿肌肉比传导到右腿肌肉多经过一次突触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产生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表示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在不同环境中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环境条件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使一种生物排斥另一种生物
B.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在同一环境中不可能共存
C.据图可知,在竞争中是否处于优势,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科研人员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植株比较矮小)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椿象能吸食荔枝的嫩芽,造成荔枝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可见平腹小蜂可以减小(填“增大”或“减小”)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主要借助于种间的寄生、捕食、关系来消灭害虫.
(3)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腐生性昆虫主要在(完成/促进)物质循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山绿豆耐阴性好,选择其与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
(4)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的恢复力(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一表示某建筑工人在一次劳动中,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引起的反射过程示意图,A、D为反射弧上的位点;医生担心工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免疫图示如图二.

(1)若对D施加一强刺激,则该处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不传递到A,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2)在免疫学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抗体.图二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②③④(填序号).
(3)由于建筑工人工作时间长,没有及时吃饭会出现饥饿症状,此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恢复正常.同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出现大量流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使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排尿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或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要依靠免疫调节.图甲表示淋巴细胞起源以及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示意图解(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图乙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答出三种).
(2)图甲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有A、C、E、F、G.在体液免疫中具有识别能力的细胞有B、C、F、G(用字母表示).
(3)图甲中通过基因治疗改造血友病女患者的A细胞,她的儿子会(会或不会)患血友病.
(4)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产生抗体多,免疫速度快.
(5)图甲中B细胞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当B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时,其发挥作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6)图乙流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其中的筛选与检验包括对骨髓瘤与B淋巴细胞相融合细胞的筛选、单一抗体(阳性)的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横线上填文字,[]内填编号)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A、B、C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氧化分解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2中A的浓度会增高,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恢复原来水平;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下降.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脂肪细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丙模式调节分泌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用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可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C.以过氧化氢酶为材料,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同部位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参与反应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是①③(填图中数字);
(2)图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③过程所需的[H]产生于①的水的光解反应;
(4)②和④过程产生的ATP可供给细胞进行分裂(举一个例子)等的需要;
(5)昼夜温差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昼高夜低有利于作物增产,原因是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夜间温度低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1-3表示三种生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1、图3所示的生理过程可知,伴随H+的运输有ATP生成
B.图2特定受体蛋白与特定信号分子结合,说明细胞间可进行信息交流
C.图示表明决定生物膜不同功能的主因是蛋白质的种类
D.图1、图3所示生理过程的发生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