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中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
A、目的基因的获取
B、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其核心步骤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由此分析可以得出(  )
A、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B、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中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同
D、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从某未发展乡村地区的土壤收集样本A,再由接近重工业的地点土壤收集样本B,A和B两样本各含不同细菌混合物.把等量的细菌样本A和样本B先分别悬浮在1毫升的液体培养基内,为抑制细菌分裂需要将A、B样本迅速在4℃环境储存.然后用接种针从每个样本液体培养基中各取一环,分别接种在不含镉和含有非致死剂量的镉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记数细菌菌落数,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样本细菌菌落数
无镉培养基有镉培养基
A5000
B40030
(1)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接种细菌的方法一般是
 

(2)下列是关于样本A与样本B中抗镉细菌含量百分率存在差异的解释,其中合理的有
 

①B地点镉污染严重,诱导细菌发生抗镉定向变异
②A地点的细菌今后也有产生抗镉变异的可能性,这是变异不定向性特性的表现
③A地点抗镉细菌没有竞争优势,B地点的抗镉细菌具有竞争优势
④B地点的高镉含量对细菌的生存起着一定的定向选择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接种培养前,同时取出一部分样本A用化学品X处理,然后分别在无镉与含镉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
样本A细菌菌落数
无镉培养基有镉培养基
没有用X处理5000
用X处理1002
上述两种培养基,从用于培养获得菌落的角度看应属于
 
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差异看应属于
 
培养基.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变化现象,说明样本A的细菌可能发生了
 

(Ⅱ)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因炭疽热致死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等.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对宿主的专一性,以及在炭疽杆菌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因为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的现象,通过实验确诊.实验步骤如下:
(4)第一步是进行
 
.即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5)第二步是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
 
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6)第三步是取等量菌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
 
,置于35℃环境下培养6小时.如果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写出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的判断理由是
 

(7)对健康人群来说,除
 
等外,许多表面组织都有真细菌定居,但当细菌性传染病流行时,就有可能引起人体致病.从题干信息可知,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
 
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基因中含有6000个脱氧核苷酸,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至多含氨基酸(  )
A、1000B、1500
C、3000D、6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成熟叶片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时,能观察到叶绿体,但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主要是(  )
A、黑藻是原核生物,拟核中的DNA没有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
B、黑藻是真核生物,其成熟叶片细胞中已形成染色体,但没有染色
C、黑藻是真核生物,其成熟叶片细胞中不能形成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
D、叶绿体中有色素分布,染色体没有颜色,染色体被叶绿体中的色素遮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了表达,从而培育出了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的四个步骤依次是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T-DNA
 
的特点.
(3)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4)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
 
,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是
 
 

(2)写出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糖类等必要的营养物质、琼脂和植物激素外,还必须加入
 

(4)检测再生植株是否具有目的基因,常用
 
这种方法,该过程用
 
作为探针,检测再生植株是否具有抗虫特性,还需做
 
实验.
(5)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一个原本是池塘的地方出现了森林,这种群落演替属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A、呼吸酶B、乙酰胆碱
C、麦芽糖D、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