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图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所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
(2)分析图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相互影响,共同调节人体的稳态.
解答 解:(1)图1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对①③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都能够增强机体的代谢,所以②的分泌量增加,同时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寒冷条件下,寒冷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立毛肌,使立毛肌收缩.
(3)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
(4)由图2可知,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而当人在紧张、悲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下降,所以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的机理是神经系统分泌的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易受病毒感染.
(4)图2中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进行双向联系(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
(1)反馈
(2)b 协同 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
(3)外界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
(4)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5)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
点评 本题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图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 B. | ![]() | C.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脊髓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
B. | 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
C. |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
D. | 马钱子碱是Cl-通道的拮抗物,过量注射马钱子碱可能使动物兴奋过度而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2240 | B. | 10236 | C. | 10404 | D. | 1045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过氧化氢作为反应底物 | |
B. |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 |
C. |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 |
D. | 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能产生ATP | |
B. | 乙可能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 |
C. | 丙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 | |
D. | 因为甲、丙含有核酸,所以均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酵母突变体 |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
sec12基因突变体 |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
sec17基因突变体 |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NAA溶液浓度(mol•L-1) | 0 | 10-12 | 10-10 | 10-8 | 10-6 | 10-4 |
幼叶鞘增长长度(mm) | 2.6 | 3.2 | 3.9 | 5.1 | 3.1 | 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西部某些地区,由于硬性规定种植不适应干旱气候的杨树,以致于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上述做法违背了
A.整体性原理 B.系统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